賴清德「台獨宣言」後是收復台灣的最好時機嗎? 文:悠 然

就賴清德的「5·20」講話,國台辦發言人回應指,講話通篇充斥着敵意與挑釁、謊言與欺騙,台獨立場更加激進冒險,是一篇徹頭徹尾的「台獨自白」。於是,解放軍東部戰區於23日宣佈當天位台灣海峽,台島北部、南部、東部及金門島、馬祖島、烏丘嶼、東引島周邊,開展聯合演訓。

這次演訓的特色是冷啓動,就是最接近實戰的演習。以前演習還會提前預告,這一次是演習行動開始時才宣佈。

那有沒有可能乘演習之便,一舉收復台灣呢?

如果中國以「統一祖國」爲目標,以軍事能力為考慮,那麼當2016年軍備大爆發時,已是中國收復台灣的好時機。到了今天美日韓在第一島鏈的常規軍事力量加起來,都不是中國的對手,中國即便迅速地武力收復台灣島,美國都不敢帶着日韓下場干涉,這跟烏克蘭戰爭、以巴局勢無關,美國就從來不敢在世界島上對強大的陸權國動武。

但如果中國目標是「中美爭霸」,把視野放到西太平洋,那麼現在並不是適當收復台灣的時機。

中國古語有「謀而後動」、「小不忍則亂大謀」的說法,就是指同樣的一件事,在什麼時機下做、以怎樣的方式做,差異是巨大的,成本和收益更是截然不同的。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西太平洋者,不足謀台海。

收復台灣,從一開始就不單是個軍事問題,更是個政治問題,收復台灣應該要考慮下列因素:

1)通過收復台灣以展示政治和軍事優勢,使中國的震懾達到最大化,特別是要把影響力擴展至西太平洋,成為西太平洋明唯一的最話語權。反過來,如果收復台灣是跌跌撞撞,慘勝式收回,不僅於國威無益,還會招至更大反擊。

2)「收復台灣」不能以打碎東亞為結果,簡言之,盡量避免和日韓開戰,因為東亞是中國最重要的地盤,也是重建中華天下體系裏最重要的國家,一旦和日韓開戰,未來要付出極大的收復代價。

所以,在中美大博弈年代,收復台灣的價值不如全球戰略重要,台灣問題不但會引爆中美對抗,還可能引發中國-東亞關係的巨大變數。

今天中國的最高目標是顛覆美國霸權,並在最大範圍內重建中華天下體系,要知道,自2022年以來中國的地緣環境是在改善的,而美國的全球戰略是處於危機中的,也就是說當下的局面,是中國的實力仍然與美國有差距,但是在「勢」上,美國的全球帝國體系已經有難以維繫下去的跡象,我們應該做的是因勢利導,而不是在這種有利於中國的「勢」面前,去幹節外生枝的事情

那中國應做什麼?

1)強化和俄羅斯在反美項目的合作,例如去美元化的金磚幣、開發海上航道北極航道、結合俄羅斯在非洲和中東的力量等。

2)在中東-尤其是以巴問題上反美統一戰線,形成反美以的廣泛共識。

3)繼續拉攏以法德意西等爲代表的歐洲國家,以及匈牙利,塞爾維亞,希臘這些國家,區別對待歐洲力量,分化西方陣營,讓西方在對華問題上無法形成集團。

4)合力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和緬甸這些國家,驅逐印度勢力,拖延印度崛起。

5)多投資、開發和培育一帶一路市場,使之成為歐美市場對沖,既能為內地貨品找市場,也可以扶助更多支持的國家。

我們眼中要有整個天下,而不只是想着一個島。不要爲了收復台灣而收復台灣,不要讓收復台灣影響天下體系的構建,台灣和天下,哪一個是大?哪一個是小?一目了然,這也是百年未有之變局。

文:悠 然

學研社成員、傳媒人、經濟人,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並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現爲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