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多元的國際化STEM競賽 文:鄧家豪

近日,筆者接觸到一班正在營運「F1車隊」的中學生,希望筆者贊助他們參加國際STEM比賽”F1 in Schools”。筆者本身對賽車一竅不通,經同學細心介紹比賽賽制和目的後,發覺這個多元化的國際競賽令同學獲益匪淺,遂決定支持這群年輕且充滿熱情的創新者。

什麼是F1 in Schools?

F1 in Schools起源於八十年代,受F1(Formula 1)賽車啟發而生。F1是國際迷你賽車設計競賽,參賽者年齡介乎9到19歲。設計迷你賽車,學生將涉獵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及數學(STEAM)知識;設計車隊周邊產品,為車隊尋找贊助商及管理車隊財務,令學生一嘗「做生意」的滋味。

F1 in Schools槓桿一級方程式賽車的響亮品牌,吸引全球眾多學校支持與參與,是一個國際舞台,最值得欣賞是其賽制令一些對理工科興趣少的學生一樣能投入參與。科教興國,推動STEM 教育如火如荼的當下,辦一些有質素的國際比賽,有利培育學生的STEM素養。

辦「多元化」的STEM比賽

學生投入比賽,甚至樂在其中,方能發揮「寓學習於比賽」之效。要實現以上目標,比賽賽制和主題則至為關鍵。借鏡F1 in Schools的模式,可以看到一個成功的STEM競賽應具備三大特質:多元兼容、有趣好玩和國際化。

正如早前所言,F1 in Schools的評分機制不單單著重科學與工程知識,還包括了市場營銷、團隊管理和戰略規劃等多方面的範疇。一些對STEM可能興趣不大的學生也因而被吸引參加,繼而潛移默化,接觸更多STEM的資訊。團隊賽制讓則吸引各有所長的學生互相合作,求同存異,互相學習。
   
賽車本身是一項刺激的運動,而製作模型車本身就是不少人的興趣愛好。有趣好玩的主題能吸引的不僅是參賽者,也包括觀眾,如此影響力能自然推動學生關注相關事項,自發地投入其中,有所得著。長篇大論講述一個比賽的好,也不如一個精彩絕倫的主題。

當筆者知道F1 in Schools的世界賽在沙特阿拉伯舉行,參賽隊伍來自不同邦國,就決定要贊助學生參加,為他們的賽車之旅略盡綿力。因為一次出國的體會,能切實地令學生得擴闊眼界,學習其他國家的文化,機會難逢。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我們必須盡力令學生走向國際,衝出香港,成為國家對外溝通交流的橋樑。

筆者希望各界支持和鼓勵學生參加更多國際化的STEM賽事,令新一代的年輕人得以展現他們才智和創造力。筆者更希望本港能舉辦如F1 in Schools 一樣成功的國際賽事,激勵下一代探索科學和技術的無限可能。

最後,筆者期待所贊助的PRISM車隊在F1 in Schools的賽道上追風逐電,期盼他們將來在生活的賽道上勇往直前。

文:鄧家豪

青海省青年聯合會委員、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秘書長兼副主席、深圳市寶安區人力資源局大灣區職場導師、香港特别行政區屯門區青年社區建設委員會委員、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訓專業協會(HKAEEP)創會會長;慈善機構童理心(Kidpathy)創辦人兼主席;陽光兒童基金會董事會主席;教育倡行(Edution Network)理事;御學軒教育集團創辦人兼主席;香港教育大學在讀教育博士(EdD)。鄧家豪創辦及投資多間教育企業,以實踐其數據為本的教學理念及推動教育科技發展。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