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勝利閉幕。此次會議通過了重要決定,明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改革」二字始終是主旋律,在《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出現100多次,向世界莊嚴宣示了中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和目標,這也對香港保險業未來發展有重要啟發和指導意義。
一、吸引和培育海事保險專才,鞏固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決定》中指出,提高航運保險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務水準,推進海事仲裁制度規則創新,這為香港進一步發展高增值海運服務指明了方向。近年來,特區政府致力於發展及鞏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制定不同策略和行動措施,支持香港海運及港口業的持續發展需要,提升業界的長遠競爭力。
香港具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可以為本地、內地和海外的船運企業提供多元化、優質化的高增值海事專業服務,涵蓋海事保險、海事法律及仲裁、船務代理及船舶管理等。尤其是海事保險,香港是全球第二大海事保賠保險中心,又有國際金融中心的深厚底蘊,在鞏固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成為國際海事業務中心方面大有可為。
但香港現時專門針對海事保險的專業培訓課程較少,且相關專才崗位青黃不接,優秀人才招聘困難,透過「人才清單」引進的「海事保險專才」寥寥可數。特區政府要銳意改革,為培育香港海事保險專才制訂長遠規劃。一方面要對內對外加強宣傳這個行業發展的優勢與前景,吸引內地及境外相關海事保險人才來港工作;另一方面,亦應與航運業界配合,如香港船東會、香港保險業聯會等行業組織協作,尋求與更多本地教育機構推出有針對性的課程培育香港海事保險專才,提供專業服務,以此鞏固及提升香港的航運中心地位。
二、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促進大灣區保險市場互聯互通
在中央各部委、廣東省和大灣區11個城市的大力支持下,大灣區近年迅速發展,隨著西九龍高鐵站、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相繼開通,大灣區基礎設施「硬聯通」初步形成,為港人開拓就學、就業、創業、生活的新機遇。
不過,由於粵港澳三地的制度和規則有差異,在資金互通、產品互認、監管規則等「軟聯通」方面仍有不少阻礙,三地合作存在「大門已開,但小門未開」的問題。《決定》中指出,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啟示粵港澳三地要進一步推動規則機制的「軟聯通」,使軟硬聯通都暢通無阻。
在金融產品跨境運營方面,債券通、深港通、跨境理財通等模式已順暢落實,但保險方面,大灣區作為香港保險業參與「雙循環」策略、開拓境外市場的理想切入點,「保險售後服務中心」至今都未正式成立。
香港與內地正式通關後,大量內地遊客來港購買理財產品,反映出內地城市有強勁的保險產品需求。香港與內地保險業可以優勢互補,打造規模更大的市場,產生協同效應。早前特區政府官員表示,在南沙和前海設立保險售後服務中心的籌備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將為香港保單持有人提供保單查詢和管理、續保和索賠服務,為在大灣區居住或工作的人士提供便利。
我希望保險售後服務中心可以早日落地實施,進一步促進大灣區保險互聯互通。當然,成立售後服務中心只是香港與大灣區保險市場互聯互通的第一步,香港作為大灣區內保險業的領軍者,未來更要開發同提供更多跨境保險保障產品,滿足客戶跨境理財、風險管理嘅需求,並實現連接內地和香港保險市場。同時通過推動跨境養老保險產品,為本港退休人士在大灣區提供養老財政支援,紓緩因人口老齡化對政府的財政負擔。
保險業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一環,在新形勢下,保險業如何改革與轉型,並不斷增強發展動能,是業界面對的共同議題。我希望特區政府和保險業界攜手,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共同為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質量發展貢獻香港力量。
文:陳沛良
立法會議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