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讀金庸,總對他的角色創造嘆為觀止,為何人物可以這樣豐富多樣、性格又如此入木三分?霸氣的、懦弱的、慎微的、俠義的,不一而足,所以我一直非常敬佩金庸的人物刻劃能力。
後來長大了,才知道金庸原來是寫政論的,他經常把現實的政治人物寫到小說中去,所以人物才活靈活現,才彷如真人,因為那個原型就是真有其人。
在云云金庸作品中,有一本是非常明顯的政治作品,並試圖借古(小說)諷今,這就是《笑傲江湖》。
在《笑傲江湖》後記中,金庸已指出該作品的政治喻意,他是這樣寫的:
「南越國會中辯論之時,常有議員指責對方是岳不羣(僞君子)或(左冷禪)(企圖稱霸)。」
這裏看到金庸非常聰明的地方,借南越國會一事來點出《笑傲江湖》的政治性,但又說得不明不白,《笑傲江湖》真的是在說南越嗎?
當然不是!
《笑傲江湖》於1967年4月20日至1969年10月12日連載於《明報》,看到日期大家應該明白,那正是文化大革命最火紅的年代,金庸為何寫、寫什麼、想表達什麼?不難了解。
看幾個重要角色的設定
任我行原是一幫之主,豪氣衝天,才智無雙,但因癡迷於吸星大法,結果被架空奪權,這個原型人物呼之欲出吧。吸星大法這個比喻也非常好,以吸收別人力量以強大自己,現實中的人也是把多種自相矛盾的勢力和理論融合於一體,爲己所用。
東方不敗深入簡出,不聲不響但狼子野心,是深得領袖信任被指爲接班人,其原型應就是林彪,林彪受過傷,所以怕光怕風,他也是被寫進章的接班人。
向問天綿裏藏針,在各方勢力中游刃有餘地周旋,總是順勢而爲,卻也總有自己的想法,任我行錯了他從不諍諫,只是暗中偷偷小小矯正。他從不出頭來獨自成立山頭,但是幾乎跟所有勢力都有不錯的私交和關係,這個原型也是呼之欲出的。
金庸對向問天這角色下筆留情,從向問天的內心獨白可知,他這個人物是野心不大、不出頭的輔助之材。在大結局的時候,令狐沖在華山之巔不屈服於任我行的淫威,許多魔教裏令狐沖的故交不敢違逆教主的意思,卻也站出來委婉地表達了一下不滿,來跟令狐沖喝酒。此事引起了任我行的殺心,這裏特意引入了向問天大費周章地順着任我行的意爲衆人開脫,以避免任我行記恨。此處可見向問天的行事風格。
如果我們把想像力放大些,陰險霸氣的左冷禪和狡滑虛假的岳不群可以是同一個人,原型可以是蔣介石;那優柔寡斷、意氣用事的令狐沖不就是張學良嗎?令狐沖多次破壞左和岳的統一大計,就有西安事變的影子。
以上這些人物性格都是金庸不認識和沒有見過的,他是根據當時新聞臆想再藝術加工,本來就是小說家言,但神奇的事就在這裏。《笑傲江湖》完結於1969年,它神奇地預見了兩件事:
一)東方不敗奪權、向問天和任我行聯手共同逼死東方不敗。
現實發生的是在三年後的1971年,林彪指使兒子林立果等製訂了武裝政變計劃,計劃取名為《「571工程」紀要》部署刺殺毛澤東,但毛對此有所警覺,計劃失敗。後來林彪等的出逃,最終墜毀於蒙古,史稱「九一三事件」。
二)日月神教的鬥爭路線走不下去。
在任我行意圖統一天下時病死,自始日月神教停止了大規模運動和政治輸出,印諸如現實,是1979年中國停止國內政治運動,改革開放,不再輸出革命。
當然,《笑傲江湖》的人物和各種關係並沒有完美地對應歷史事件,但是它的諸多片段和人物塑造無疑參考了歷史人物,也寄存了金庸的政治喻意。
文:悠然
學研社成員、傳媒人、經濟人,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並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現爲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