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冠變種病毒來勢洶洶,全球流行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Delta攻陷江蘇南京祿口機場後,本輪新冠病毒疫情(COVID-19)擴散至中國的17個省市與澳門特區。中國現在有144個疫情中、高風險地區,達到疫情防治常態化以來的最高數量。各地防控措施也一再升級,社區封控管理、全民排隊測核酸,時隔一年再次進入高度戒備,反映出官方將新一輪新冠疫情「清零」的決心。
據《環球時報》報道,此次來自中國四個受疫情影響的省份的三十多名官員,包括一名副市長,一些區長和地方衞生委員會官員,因為在應對衞生危機時缺乏勤奮和效率而受到處罰。當然這也促使一些地方官員過於小心加倍防疫。這種面對病毒絕對不容忍的政策加劇了新的防疫限制。
為遏制疫情擴散,江蘇封閉至少90個高速公路進出閘口、揚州500多萬人日常生活停擺,經濟最繁華的長三角,幾乎一半以上城市受影響。中國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將個案基本清零,從全球各國的防疫效果來看,是防疫奇跡。但是現在來看全球疫情仍舊持續,中國很難獨善其身。本次由南京機場爆發的新一輪疫情就是例子。而作為中國式防疫的標凖模式,各個受關聯病例影響的省份和城市採取封城,全民核酸檢測等措施,擁有900萬人口的南京已做過四輪核酸檢測。寧可錯差1,000,不可漏過1個。
當然這種不惜一切代價的做法在去年中國發生疫情的初期是可行的,因為彼時面對突發的公共衞生傳染病事件,病毒擴散非常廣,對疫情不了解,沒有疫苗。但現在政府有定力,有能力和手段,相關政策有必要做出調整,勢必要做出選擇和平衡利弊。
在南京疫情爆發後,著名抗疫專家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於上月7月29日發文分析現狀,提出對未來防疫的思考。其中,他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疫情不會短期結束,可能長期也結束不了。現在世界上大多數病毒學家都認可這是一個常駐病毒,世界要學會與這個病毒共存。一些流行病學專家也呼應說,未來中國需要「通過大規模注射疫苗和全力研發特效藥,將新冠死亡率降低到流感水準,然後逐步開放,這才是科學的道路」。
但前衞生部長高強則持不同看法,認為「與病毒共存」絕不可行。他強調,英、美等國的與病毒共存,已經給全球的抗疫形勢帶來嚴重後果,中國絕不能重蹈覆轍,堅決切斷病毒傳染鏈的策略不能變。
這不僅僅是抗疫的路線之爭。由於當局堅持「零感染」的目標,嚴厲的防疫措施,但也形成惡性循環,中國本土是可以清零,但長期閉鎖,仍然會面臨不斷的零星外來輸入,中國不但有巨大的外貿,還有漫長的邊境線。這就意味着反覆的、長時間的清零狀態,付出巨大的、不成比例的經濟代價。除帶來經濟損失,中國與其他國家人員往來長期受限,也將影響國際交流合作。
抗疫是過去兩年全球頭等大事,在任何國家,抗疫都不僅僅是醫療問題那麼簡單。抗疫做得不好的國家,自然會認為與病毒共存合理,好為自己抗疫不力找下臺階。但抗疫做得太好的國家,卻又可能走向另一個極端:因為抗疫成了頭等政績而不能放棄,哪怕病毒已經變種至無法戰勝也只能繼續扛下去。兩個極端都是不可取。唯有回歸科學理性和社會考慮,去政治化,才是對民眾最有利的處理方法。
文:文瑜
學研社成員 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