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通過,會影響年底選情嗎? 文:陳凱文

二月底公佈時曾引來不少爭議,在坊間鬧得沸沸揚揚的財政預算案,終於在審議兩個多月後,於五.一勞動節假期前的一天三讀通過。大家或者會問,坊間不少反對聲音的扣減長者二元乘車優惠,最終取消了嗎?沒有。坊間要求公務員不應該只凍薪不減薪,最起碼是高官和議員減薪,最終成事了嗎?也沒有。既然如此,何故預算案還會通過的呢?這是一個本欄過去不斷提醒當局應當注意的問題。

畢竟,根據《基本法》第73條,審核、通過政府提出的財政預算案,是立法會其中一項職責,我們亦都知道,中央在2021年決定完善選制,立法會產生方法在修訂後的〈附件二〉規定下,改為40席由選委會選舉產生、40席由功能團體選舉產生,地區直選產生的議席,則減至20席,再加上參選門檻改為候選人必須從選委會五大界別中,各自取得至少10個提名,以及當年尚未解散的民主黨宣佈不參選,反對派已經徹底從建制中退場。

可以說,雖說在選制未變之前,港府提交的法案在建制派支持下,基本上都能通過,只是反對派為了未來的地區直選選情,至少還會裝模作樣地反對一下,甚至在議會內搞過沒啥意義的拉布。如今,港府的草案在新選制下,在立法會幾乎遇不到任何阻力。今次預算案在坊間出現不少爭議,但是最終仍在議會內獲得通過,便是其中一個政府提案似乎必定能在議會通過的典型例子。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預算案公佈之前,曾經表明反對政府扣減長者乘車優惠的政團和議員,最終的投票取態究竟是什麼。根據媒體報道,今次預算案再次以舉手方式投票,過程中沒議員投反對或棄權票,只有兩名議員全程沒舉手,其中一名是預算案公佈之後,曾揚言會投反對票的議員,對方的解釋是顧及政府「顏面」,又指只有他投反對票意義不大。另一名沒舉手的議員,則指議員最重要的是真實地反映市民聲音。

兩名議員的說法,實在讓人詫異。若覺得預算案有問題,投反對票不過是議員的職責,何須顧及政府及其旗下官員的所謂「顏面」?再者,議員投票理論上不只代表個人,反對票若是所代表的選民意願,即便最終影響不到表決結果,也不應擅自更改,如此才是代議政制應有的樣子。至於另一名議員,既然指自己不贊成長者2元乘車減優惠、機場離境稅加碼、取消2,500元學生津貼,又指要「真實地反映市民聲音」,最終何以選擇不投票?還是他不明白不投票等於不表態?

文:陳凱文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