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需要只懂處理文件的父母官  文 : 朱家健

三隧分流方案被撤回;60歲至64歲的領取綜援新方案亦因跨黨派表明反對而需要延遲執行;關愛共享的4000元援助安排,出現行政混亂,終於政府又再出手調整了安排;在未有思前想後的周詳計劃,政府倉促做決定,卻又彈弓手,不但是公關災難,自討苦吃,也是在損害特區政府的威信。

另一邊廂,一星期內發生四宗墮窗的新聞,其中一宗更造成途人死亡,這可是屋宇署的後知後覺,很多時,政府內部沒有「獎罰分明」的機制,公務員往往只是按本工作,沒有先見之明,也不會未雨綢繆,不會處理「額外」的潛在問題,只是按部門的職能辦事,久而久之,每個部門把市民的投訴反映踢來踢去,說是甚麼灰色地帶,或不屬該部門的職能範圍,問他們應屬哪一部門,往往卻說不出來。站在市民角度,無論是哪一部門,都是特區政府公務員隊伍的團隊,豈有不處理的怪道理!特區政府更不能白養窩囊庸官!

政府部門的升遷若不因應「功勞」,而只是論資排輩,往往會出現「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定律,因為若主動處理燙手山芋,不但不會「加分」,反而若處理不盡理想,將影響自身前途,自然會出現特區政府現時的行政亂局。

民生無小事,說到底,從政府處事便看到他們有多「精英」,多「貼地」,試問沒有到地區視察民情或巡視的官員,又怎能制定落地的政策和細則;若政府總是提出紙上談兵的政策,勞民傷財,則只會造成民怨積壓。特區官員若只把公務員崗位視作薪高糧準的「筍工」,只當「做好一份工」,自不然沒有動力,反正做錯了,大不免又用公務時間和資源糾正處理,又沒有懲罰的,自己做對或做錯也不用承擔,更沒有政治成本。香港不需要只懂躲在冷氣房間翻看文件的各職級官員,這應該只是一個文員的基本工作而已。

政府政策「彈弓手」,又是衍生另一問題,不但反映原本的政策並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才出台,也看到政府沒有兩手準備的後備或替代方案,撤回或摸石過河都是看政客的面色或法庭的裁決,這究竟是否政客治港或法官治港呢?更何況,政策動輒撤回,沒有堅持到底,朝令夕改,是無腰骨、缺承擔,林鄭不是「好打得」的嗎?為何手下猛將如雲,卻屢次受挫?這可是用人不善吧!

香港需要「腰骨硬」的官員,香港更需要既懂看文件又懂市民貼地需要的官員,特區政府需先知先覺,急市民所急,政策到位,並有在施政後跟進,才可獲市民擁戴。各政黨應撇開政見,在特區政府做得出色時,點讚並給予改善建議;若特區政府的政策做得不完善,各政黨應對事不對人的作出批評,以市民作出發點。公務員者,應是執行「公務」,而非只為自身方便的工作,若服務水平不達標的公務員,根本沒有資格再留下讓公帑繼續供養。

文 : 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