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機場城市定位宜明確 文:朱家健

1月中旬,香港機場管理局公布了《機場城市發展藍圖》,發展範圍佔地廣泛,涵蓋香港國際機場毗鄰土地、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和機場島與東涌之間的海灣;預料整個項目投資約港幣1000億元,部分基建費用由機管局承擔,而部分私人企業合作推廣項目則採取全球招商。

隨著機場三跑投入服務,將陸續吸引更多航班在香港國際機場升降,將有更多旅客抵達香港消費和轉機,甚至乎將吸引更多航空公司和直航航線。根據機管局指出,新發展項目包括構建藝術產業生態圈、設置遊艇港灣及配套設施、開設空運鮮活市集、增加公眾活動空間等,同時,也發展藝術廊總滙及藝術品倉儲,遊艇泊位、機場海灣碼頭、海岸度假村及豪華酒店、大型水上康樂消閒區及運動主題遊樂區等,加上現時用作表演和展覽場地的機場博覽館、附近酒店和停車場,「新機場島」可謂自成一格的小區。

《藍圖》的大餅畫得太大,除了本地客源,更需要來自中國內地和海外的旅客及轉機客,才能夠支撐這座「新機場島」和產業。除了旅遊旺季、接機送機或特定活動,香港市民鮮於駕車或乘車進出機場,機場經濟仍需要過境客和抵港遊客去帶動,而「新機場島」的機場博覽會二期擴建、休閒娛樂景點、購物商場和豪華酒店的角色設計,與港珠澳大橋另一口岸的澳門氹仔或乘坐機場快線只24分鐘的西九龍文化區、甲級商廈和豪華酒店連商場建築物群等的角色和功能類同,預計「新機場島」在落成後將面臨較大的競爭。

香港國際機場定位為國際航空樞紐,「新機場島」若然要成功,需要每年額外吸引千萬人次到訪香港或轉機,並經高鐵、港珠澳大橋、航班再分流到中國內地城市和澳門特區,若果遊客遲遲未到位,卻貿然提升硬件的規模,每年的巨額營運和能源費用只是持續增長的支出。現時,不少在機場過境短暫留宿或在主流公園遊樂的旅客,除了在機場或機場酒店用膳和購物外,均會選擇到東涌、九龍站或青衣的大型商場消費,考慮到進出機場或東涌並沒有通宵的地鐵服務,而即使個別巴士路線勉強稱上是通宵行駛,但班次疏落,近乎一小時半才有一班車次,這將是吸引本地人流進入「新機場島」的阻力和挑戰。

其實,筆者過去曾多次提出,要配合港澳特區機場和珠海金灣機場的航班,在港珠澳大橋的效應下,讓港珠澳三個機場分別成為國際航班轉機中國內地、東南亞、西亞、澳紐和歐美的中轉機場,方便旅客和留學生,發展大橋經濟圈和機場經濟帶,把香港大嶼山東涌、澳門氹仔、珠海成為「超級候機室」,讓旅客可以留在香港、澳門和珠海消費兩至三天,同時也可以專程來香港和澳門參與體育盛事、觀賞球賽和演唱會,如果在完善啟德遊輪碼頭配套和吸引遊客以香港作為母港,香港更可以成為內地旅客經香港乘坐遊輪出埠消費體驗的旅遊城市。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博覽館常常主辦不同類型的國際展覽、本地服務促銷會、演唱會和特賣場等,香港機場城市定位宜明確,才能吸引目標客戶群。

文: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副秘書長、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