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須守住誠信城市金漆招牌 文:朱家健

上周日,某本地跑步競賽疑出現有運動員錯帶用來識別身份的比賽號碼布,雖然主辦方未有詳細披露來龍去脈,鑑於同類賽事過往也曾出現「代跑」、「冒跑」、誤闖入賽道,加上每個組別前列若干名次的獎品豐富,不排除任何可能性。此外,另有香港中文大學學生疑似向校方呈交偽造文件以爭取繼續申領獎學金,加上過去數年香港已多次揭露有大學課程申請人或其中介以虛假文件或被篡改成績單申請入學,另有申請人被揭穿疑涉僱用「代考」在境外試場應試國際英文口試考試;加上香港不時捲進境外詐騙陷阱,在香港生活人士不是受害者就是幫兇,讓香港的誠信指數響起紅燈。當然,更極端的例子,是有行騙團夥刻意註冊多間公司後,在成功申請由香港特區政府擔保的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後卻倒閉;另有培訓機構在取得多個不同政府資助的課程後,僱用假學員「做媒」「充人頭」騙取公帑資助。

香港是國際金融服務中心,金融服務和專業服務賴以為傲,建基於法律精神和制度,甚至乎國際航運也是依靠合約精神的執行,可見香港是靠「信用」吃飯的。香港與其他城市在多個領域存在競爭,如果任由香港被壞份子或不良銷售手法蠶食,禮崩樂壞,又因私隱、「境外元素」、銀行為難或其他原因令受害者或接收偽造文件一方舉報案件時投鼠忌器,讓騙徒誤以為香港行騙的成本低,以為執法機構偵查破案率低,即使被揭穿了也沒有任何懲處或不用承擔刑事責任,甚至是可以潛逃境外以避免被追究刑事責任,或騙徒在社交媒體借境外電話卡用了假名和匿名開戶,香港警方也追查無果。

個別案件的受害人投機,或因貪婪,在自身只具備有限條件下仍妄想刀仔鋸大樹,到海外賺大錢,結果卻是「賣豬仔」,聰明反被聰明誤,啞子吃黃蓮,結果墮進騙徒圈套。

香港需要珍惜自身的羽翼,不能讓騙徒團夥敗壞名聲,更不要淪為個別東南亞園區2.0,成為騙徒窩藏和行騙的溫床。治亂世用重典,筆者認為若果有人因為以虛假文件申請香港本地大學課程學額,無論是否最後已獲得取錄,或是否已完成整個課程並畢業,校方也應該主動報警,協助警方調查,並吊銷該等人士的學額或學位,更應該同時通知各間大學或該等人士深造升讀的大學或僱主,如果有人透過偽造學歷或「走後門」、「假面試」等渠道獲得專業學位的入讀資格,這等人士的誠信有損,專業學額和學位應被禠奪,專業牌照也理應被撤銷。

說到底,很多原本可以自行完成的申請和行政程序,除非法例要求,否則自稱「中介」者,根本是在弄虛作假,欺騙他人因為「資訊差」而需要付費走上多此一舉的冤枉程序。更甚者,這些所謂「中介」,根本與香港一丁點關係也沒有,甚至未能踏足香港,只靠在網上群組宣傳,也不用在本地徵稅。香港不同持份者 (例如香港的高等院校校方) 需要主動說明程序、闡述進度、澄清謬誤、撇清關係,以免被騙徒利用作生財工具。「誠信」築建並樹立香港長期的獨特制度,一旦「誠信」缺堤,外界對香港的信心受動搖,香港的信譽和商譽將受到無可挽回的損失,香港不能再任由境外騙子在香港偷呃拐騙毀我們家園、砸金漆招牌,香港市民須時刻加強防騙意識。

文: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副秘書長、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