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要計分? 文:鄧家豪

教育局擬納體育科入呈分試

小學呈分試機制評核六科校內成績,包括中文、英文、數學、常識、音樂、視藝(視覺藝術)。教育局重新檢視有關制度,因應課程革新,人文科及科學科將取代常識科,各佔4分,中、英、數各佔8分,體育則有可能成為計分項,看齊音樂和視藝,佔2分。

體育科所佔的2分由小學生體適能測試(體適能)和校本評分合計,體適能有三十多年歷史,包括體脂測試、耐力跑、仰臥起坐等項目。倘若真把體育科納入呈分範圍,也沒有多大技術問題。

以往為何不計分?

體育科本來沒有納入呈分制度,歸根結底的原因不得而知,但其中之一應該是因為學生身體狀況各異,制定測試制度並不容易。由於體適能應用多年,測試和統計方式經已成熟,加上當局希望推動學生注重身體健康,故終於考慮把體育科納入新呈分制度的計分項目。

推動小學生身心均衡發展,令學生多鍛鍊身體,百利無一害。然而,把體育科納入計分項是否就能扭轉「重文輕武」的學習氣氛?要學生身心發展健全,治本之法若何?

體育科「計分」為家長和學生帶來什麼訊息?

首先,體育科跟視藝和音樂一樣,算2分,即視體育和這兩科的「地位」一樣。還體育科一個「平視」視藝和音樂的位置,體育科真的「不冤」了。但退一步看,家長和學生是否注重視藝和音樂培養?答案因人而異,最後還取決於學生的志趣和升學所需。一直享有「計分」地位的視藝和音樂,不見得被家長和學生特別重視,也不見得學生特別為那2分調整學習計劃。筆者從小就非常喜歡畫畫,小時候特別鍾愛上美術課,表現也算亮眼,卻從來不是為了分數而畫好每幅畫,做好每份勞作,而是興趣使然。

體育科「看齊」視藝和音樂,並不會令家長和學生特別注重體能發展,最多令其不至於漠視體育科的要求,盡量配合。如果體育科「計分」是為了推動學生注重身心發展,從小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成效未必卓著。

認識體育的好 觸發動機

筆者小時候患嚴重哮喘,時不時缺席體育課,上課時亦未能體驗樂趣,一直沒有積極運動。工作後,為了身體健康,曾持續運動,略為改善體魄。運動與否,是否注重健康,還是需要誘引和內在動力。

運動的好處豈止身體健康,更關乎正向心理。當學生從運動中感受到快樂和成就感,他們得到持續運動的內在動力,自然多鍛鍊身體。創造一個鼓勵和支持運動的環境,透過更多生動有趣的活動培養學生對運動的興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自動自覺提升體能,均衡發展。

文:鄧家豪

青海省青年聯合會委員、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秘書長兼副主席、深圳市寶安區人力資源局大灣區職場導師、香港特别行政區屯門區青年社區建設委員會委員、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訓專業協會(HKAEEP)創會會長;慈善機構童理心(Kidpathy)創辦人兼主席;陽光兒童基金會董事會主席;教育倡行(Edution Network)理事;御學軒教育集團創辦人兼主席;香港教育大學在讀教育博士(EdD)。鄧家豪創辦及投資多間教育企業,以實踐其數據為本的教學理念及推動教育科技發展。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