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的心理健康一直是我們關注的一大議題。本地社企在上周發表了2024年度「香港整體開心指數」,當中個人開心指數僅錄得5.63分,創下七年新低;每十個港人中就有一人「幾乎每天都感到心情低落、沮喪或絕望」。在當前社會氛圍中,這樣的結果無疑令人擔憂。筆者藉此機會,簡單探討當中的三個重點。
經濟挑戰的影響
港人的開心指數受到多種外在因素的影響,其中最為顯著的是「整體經濟狀況」。儘管全球經濟有所復甦,但生活成本的持續上漲對許多家庭來說,依然是一道沉重的負擔。香港政府的財政赤字及未來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無疑加深了市民的焦慮。放眼全球,隨著美國候任政府的政策變化及地緣政治局勢的動盪,讓香港的經濟增長進一步增添了不明朗因素。這些因素使許多港人對未來感到迷茫,生活中的希望愈發渺茫。
政府施政的挑戰
影響港人開心指數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政府施政」。調查指出目前的公共政策往往未能有效回應市民的需求,導致信任感下降。可喜的是,近期政府更換官員的舉措,顯示政府已察覺市民對提升施政效率的重視,但仍需加大力度追趕進度,重燃市民對政府施政的希望,從而有效地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與此同時,增加與公眾的互動及施政的透明度,對於重建公眾信任、促進社會和諧至關重要。這樣,只有在互信的基礎上,政府施政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此外,隨著人口老化,本港中老年群體(54-64歲)的生活質素也極需關注。他們一方面正面臨退休的適應期,並學習如何與子女及伴侶建立新的關係,而另一方面可能在經濟上感到不安,或開始面對健康問題的困擾。因此,我們需要建立穩健的社會支持系統,以幫助他們克服生活中的困難和無助。在這個快速老化的社會中,提升中老年人的生活意義感不僅能促進整體社會的快樂感,還能降低個人認知障礙的風險,減少社會和照顧者的壓力。
微小的快樂來源
儘管如此,2024年的香港仍然存在一些快樂的因子。運動員在奧運會中的優異表現為這座城市帶來了驕傲與短暫的快樂,激勵了年輕一代,增強了社會的凝聚力。此外,海洋公園中新生的熊貓成為市民心中的一抹亮色,帶來了不少歡樂。這些快樂瞬間令人欣慰,卻無法根本解決香港所面臨的深層困境。因此,社會需更有系統的改革,以提升整體幸福感,並持續為市民創造更多快樂的因子。
近年,經濟困境和社會變遷對香港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然而,正正是一個個困境和挑戰激勵著我們尋求變革,努力在逆境中發掘快樂的源泉。來年,我們期待政策制定者能夠具備勇氣與智慧,為這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開辟一條康莊大道。
文:潘 怡
民主思路 研究主任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