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國民黨背水一戰 人民關鍵抉擇 文:台灣梅花新聞集團主筆室

726對24名「立委」的投票將是對決民進黨搞專制獨裁的關鍵時刻,國民黨沒有退讓的空間。(台灣梅花新聞網圖片)
726對24名「立委」的投票將是對決民進黨搞專制獨裁的關鍵時刻,國民黨沒有退讓的空間。(台灣梅花新聞網圖片)

31位國民黨籍「立委」將分兩波面對罷免挑戰,726對24名「立委」的投票將是對決民進黨搞專制獨裁的關鍵時刻,國民黨沒有退讓的空間,必須抱持全黨一命、「缺一席不可」信念,領導人更須採取非常行動,凝聚黨內與藍白「大團結」氣勢,激發出最高的投票率。
大罷免藍綠立委成案31比0,民進黨利用執政優勢,結合公民團體與側翼,國民黨立委成為無差別攻擊的目標,面對的不是實體競爭對手,卻是一股極盡扭曲事實,造謠、抹紅的勢力,國民黨要如何確保「立法院」多數,甚至一席不丟,必須要有感動選民,翻轉選情的非常之舉,將同情、支持轉換為有效選票。
根據《公職人選舉罷免法》,「立法委員」罷免案投票結果,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即為通過。以目前民進黨總動員情況來看,罷免票通過四分之一門檻應無問題,因此,決勝點在於反罷免票要超過罷免票,也就是在考驗國民黨與民眾黨的動員力與投票率。

大罷免悖離民主 民進黨大老也質疑

國民黨必須破釜沉舟,激發起藍白大團結,讓沈默的多數選民走到投票所,才是唯一生存之道。(台灣梅花新聞網圖片)
國民黨必須破釜沉舟,激發起藍白大團結,讓沈默的多數選民走到投票所,才是唯一生存之道。(台灣梅花新聞網圖片)

雖然得到罷團與民進黨的支持,全面性大罷免悖離民主基本原則,開創民主惡例,合理性、合法性與正當性飽受質疑,甚至民進黨人士也難以認同。陳水扁表示,冤冤相罷何時了,罷免變無止境的報復工具,徒增社會對立;謝長廷曾公開說,「發動罷免是惡的循環」;呂秀蓮也表示,此舉不利台灣團結。
儘管反對聲浪高漲,賴清德堅持親自上場,要以所謂「團結國家十講」為大罷免升溫,不惜撕裂社會,假藉團結為名,行內部對立分化之實;對外則訴諸「反共護台」、「抗中保台」,把所有國民黨「立委」抹紅為「中共同路人」、「親中賣台」,升高兩岸敵意。大罷免已不再是單純的「立院」席次、藍綠權力分配,已升高為台灣未來發展路線之爭,更連動兩岸和平穩定現狀。
國民黨中央一開始輕忽罷免的威脅,以為只不過限於少數幾個席次,或是罷免不會通過,等到發現事態嚴重,為時已晚,匆促推動的「以罷制罷」非但未能成功連署任何一位民進黨立委的罷免案,反而導致許多中央與地方黨工身陷囹圄,重創國民黨士氣,並產生寒蟬效應,國民黨中央主導的426「反綠共,戰獨裁」遊行雖有20多萬人參與,只是曇花一現。
若大罷免大成功,一舉超過11席的國民黨「立委」遭到罷免,在3個月內「大補選」前的「空窗期」,將出現民進黨暫時成為多數黨情況,民進黨可以利用修改《「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降低改選「立法院」正、副院長門檻,讓柯建銘坐上院長寶座;另外,「立法委員」總席次不足,仍可正常運作嗎?雖然綠營駁斥這些都是假議題,但大罷免之後立即出現「憲政危機」,或「立院」議事停頓的可能性絕對存在。
若大罷免成功超過6個席次,國民黨也可能面臨補選後淪為少數黨的局面,即使低於5席,國民黨可維持多數,在過程中,國民黨被迫投入反罷免與補選無止境的惡性循環中,元氣大傷,直接衝擊2026年的縣市長選舉及2028年的大選。
因此,國民黨沒有懸念,在726必須徹底擊敗大罷免,否則後患無窮,所謂只要低於11席,仍有在補選中挽回的機會,或是不超過5席就是勝利的論調都是因循苟且的消極失敗主義,或是為日後卸責鋪路。國民黨必須破釜沉舟,激發起藍白大團結,讓沈默的多數選民走到投票所,才是唯一生存之道。

槍口絕不對內 蔣萬安正面挑戰賴清德

台北市長蔣萬安正面挑戰賴清德,展現的膽勢與格局令人耳目一新。(台灣梅花新聞網圖片)
台北市長蔣萬安正面挑戰賴清德,展現的膽勢與格局令人耳目一新。(台灣梅花新聞網圖片)

台北市長蔣萬安當着賴清德及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谷立言等20多位使節與官員直言,團結來自於「我們都是一家人,槍口絕對不對內」的共同信念,挑戰賴清德以團結之名為大罷免助攻,展現的膽勢與格局令人耳目一新,為反罷免注入強大動能。
針對賴清德荒誕離奇的「團結十講」,民進黨飲鴆止渴狂打反中、仇中牌,甚至不惜「以獨引戰」,國民黨沒有迴避餘地,必須如蔣萬安一樣主動出擊。另外,據報導,國民黨內對於中央領導存有雜音,間接影響投票意願,黨主席朱立倫責無旁貸必須明確表態,以非常手段,激發出黨員與民眾最大向心力。
台灣的民主走到十字路口,國民黨的未來維繫於726,若不能遏制倒行逆施的大罷免,獨大專制的民進黨從此將可為所欲為,民主需要制衡,投票倒數6天是決定性時刻,將檢驗政治人物,也是台灣人民智慧的試煉。
(轉載自台灣梅花新聞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