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網絡戰:香港面臨新挑戰與新機遇 文:劉建誠

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犯罪也日益複雜化。香港作為一個全球金融中心,面臨著嚴峻的網絡安全挑戰。近年來,AI驅動的網絡攻擊和新型犯罪手法層出不窮,對香港的網絡警政提出了一系列挑戰。

AI生成的假音視頻和圖像,已經成為金融詐騙和身份盜竊的新型工具。這些技術可以用於生成非常逼真的視頻或音頻,讓受害者難以辨別真偽。例如,AI生成的CEO或高層人員的視頻,可以用於欺騙員工進行非法轉帳。這種技術的出現,使得傳統的身份驗證方法面臨崩潰。

AI可以提高網絡攻擊的個人化和自動化。攻擊者可以使用AI分析目標系統的弱點,並自動化攻擊過程,從而大大增加攻擊的效率和難以被發現的可能性。這使得傳統的防火牆和入侵檢測系統難以有效應對。

AI不僅被用於生成惡意軟件,也被用於加密貨幣詐騙。AI驅動的聊天機器人可以模擬人類對話,誘導受害者進行非法交易。同時,AI可以快速分析市場趨勢,幫助攻擊者在加密貨幣市場上進行高風險的投機活動。

香港警方一直與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及其他地區執法機構保持緊密聯繫,共同應對AI相關的網絡犯罪。這些合作包括情報共享、技術支持以及聯合行動,以打擊跨國網絡犯罪。

2025年,香港通過了《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旨在加強對關鍵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保護。這項法規將於2026年正式生效,對於加強香港的網絡安全基礎設施具有重要意義。

香港警方也在積極應用AI技術以增強警務效率。例如,使用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來分析網絡犯罪的模式和趨勢,從而更好地預防和應對網絡犯罪。

預計2025年及以後,AI驅動的網絡攻擊將繼續升級。新型的AI技術將使得攻擊更加複雜和隱蔽,對網絡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

筆者建議政府、企業和學術界之間加強合作,共享資源和技術,以應對AI相關的網絡安全挑戰,繼續投資AI技術,以增強警務效率和網絡安全能力,並通過教育和宣傳活動,提高公眾對AI相關網絡安全風險的意識,促進全社會共同應對網絡安全挑戰。

香港面臨的AI網絡安全挑戰是嚴峻的,但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機遇。通過加強國際合作、技術應用和政策支持,香港可以有效應對AI驅動的網絡犯罪,維護網絡安全和社會穩定。

文:劉建誠

法務會計師
深水埗中南分區委員會委員
「中國夢智庫」成員

《中國夢智庫》是一間扎根特區的非牟利團體;與心存熱誠的資深義工、專家與職業專業人士們合作,攜手「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