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香港,最近很多大型盛事推出,更以舉辦演唱會為最受歡迎!但香港演唱會的購票機制和「黃牛黨」卻長期以來受到市民的詬病。無論是本地還是國際藝人的演出,票務的搶購經常讓一般市民感到無比沮喪,能夠以合理價格獲得演唱會門票幾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每次開售門票,市民便紛紛守在電腦前、手機旁,準備搶票,卻往往在數分鐘甚至數秒內就顯示「門票售罄」。然而,神奇的是,轉眼間各大黃牛網站或社交平台上便出現大量門票,價格更是原價的數倍。這種現象令人質疑:演唱會門票是否真的有公平公開地發售?市民是否只能屈服於黃牛市場?
好像Cityline,夠鐘開售門票時,大家也在第一個介面排隊,排約半小時它會把你跳入另一個購票介面,可是大家並不要高興得太早。它一面讓你選購門票、另一面卻說「暫時無票」,可是選購時間卻在不停地倒數。結果購票計時結束,你買不到飛又被踢走要重新排隊。這樣的購票程式完全是惹起民憤!若沒有票可購買為什麼讓我進入購票版面?倒數完之後又要被踢走要重新排隊呢?
問題的核心在於現時購票機制的落後與不透明。現行的售票網站往往在開賣時段不堪負荷,面對高流量時會癱瘓或反應極慢,導致市民無法順利完成購票程序。反觀黃牛黨會使用電腦自動化程式(Bot)在開賣瞬間自動提交訂單。程式可繞過介面,直接進行後台操控。這些程式速度遠超人手,普通市民根本無法競爭。
而香港目前對演唱會門票並無實名制度,門票可以輕易轉售給他人,而且執法部門對黃牛活動的打擊有限,只對在活動場地外的黃牛黨執法,但網上的卻置諸不理!這亦絕難以起到阻嚇作用。
此外,部分主辦單位的內部認購與特定信用卡公司或會員平台合作,在公開發售前已預留起大量門票。這令市民可公開購買的配額更為有限,這個亦衍生了在香港「要識人才買到票」的不公平現象。
亦有市民投訴,自從推行網上購票之後,市民想親身排隊買票的機會也變成零了,從此絕緣了演唱會。
政府又想搞好香港盛事,但面對種種購票問題,似乎只會弄巧反拙。香港政府絕對應該介入!購票平台可參考內地購票平台「大麥」的抽籤/登記購票機制,在限定時間實名登記購票,最後以抽籤模式發售。這樣可省卻市民購票時的輪候時間,亦能打擊黃牛囤票,大大提供了公平性。

同時,購票網站亦需徹底升級技術,增設防Bot機制,例如圖片驗證、人機驗證(Captcha)和行為監測等,保障真正的消費者可以公平參與。更重要的是,應建立一個公開透明的售票分配系統,清楚列明每階段的門票數量及條件,避免「暗盤」操作。
政府更應制定更嚴格的反黃牛法例,加強罰則和執法力度不足,亦應加強對網上平台賣黃牛的有效監管。參考內地等地方的做法,實施實名制購票制度,要求觀眾出示與門票相符的身份證件入場,先從源頭打擊黃牛,令原價門票可以落在真正的支持者身上。

總之,香港市民長期被不公平的購票制度剝奪參與文化活動的權利,是一種文化資源分配上的不公。若不好好整治這個漏洞,愈推盛事只會帶來愈多民怨。亦只有政府、主辦單位及購票平台三方面攜手改革,才能真正打破「黃牛壟斷」的僵局,才能讓每一位樂迷有真正公平的參與機會。
文:朱庭萱
又名「玻璃朱」、Bonnie,多才多藝撐警藝人,既是【LoveHK真心救港】版主,也是節目主持、飲食作家、廚藝學校創辦人、金融機構副總裁,亦曾任職傳媒。2019年因撐警言論被攻擊起底,但沒退縮,繼續敢言,多次與藝人們一起出席撐警活動。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