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宗武學」寫得十分出色,是因為有其條件限制。由於《笑傲江湖》的主角令狐沖只擅長劍法,精通的「獨孤九劍」雖然厲害,但亦有其局限,絕非無所不能,每一場戰鬥都是性命相搏,劇情才會這麼緊張刺激。由此可見,「有局限」總比「無往而不利」好看。
其實,金庸在描寫「氣宗武學」時,雖然越寫越誇張,但亦不時設下諸般限制;「氣宗」亦有不少局限,始終有別於其他「玄幻神魔小說」或「修真小說」等等。
關於「劈空掌」和「隔空取物」的局限
若談及掌法,讀者第一時間想到的,自然是「降龍十八掌」了。在電視劇裡,我們總會看到洪七公、郭靖和蕭峰每當出掌之際,都會群龍共舞,多半以「劈空掌」的方式把敵人擊退。多個版本的《射鵰英雄傳》電視劇裡,郭靖初學窄練之時,仍是隔空對着松樹發掌。可是,原著小說中,其實郭靖練習「降龍十八掌」的情況並非如此:
郭靖……當下專心致志的只是練習掌法,起初數十掌,松樹總是搖動,到後來勁力越使越大,樹幹卻越搖越微,自知功夫已有進境,心中甚喜,這時手掌邊緣已紅腫得十分厲害,他卻毫不鬆懈的苦練……」(《射鵰英雄傳》第十二回)
明顯可見,郭靖連劈數十掌後,練得「掌緣已紅腫得十分厲害」。至少在練習「降龍十八掌」之初,是結結實實的擊向松樹,而不是隔空亂使「劈空掌」。在「金庸武俠世界」裡。「劈空掌」一類的功夫,如要真正的生出大威力,則至少是一流高手或以上方能辦得到。郭靖初練「降龍十八掌」之時,功力有限,又豈能一出掌便「隔空斷樹」?
當然,「降龍十八掌」絕對可以「隔空傷人」。小說中,蕭峰曾以「劈空掌」手段殺人立威;洪七公的掌力可掃至一丈開外。以「降龍十八掌」來「隔空攻敵」的情節來說,寫得最經典的,自然要數《天龍八部》中,蕭峰在少室山,從丁春秋手中迎救阿紫的一段:
蕭峰心下又是痛惜,又是憤怒,當即大步邁出,左手一劃,右手呼的一掌,便向丁春秋擊去,正是降龍十八掌的一招「亢龍有悔」,他出掌之時,與丁春秋相距尚有十五六丈,但說到便到,力自掌生之際,兩個相距已不過七八丈。
天下武術之中,任你掌力再強,也決無一掌可擊到五丈以外的。丁春秋……見他在十五八丈之外出掌,萬料不到此掌是針對自己而發。殊不料蕭峰一掌既出,身子已搶到離他三四丈外,又是一招「亢龍有悔」,後掌推前掌,雙掌力道並在一起,排山倒海的壓將過來。(《天龍八部》第四十一回)
蕭峰這「亢龍有悔」,掌力一道疊一道,明顯是「隔空發掌」。而且,他早在十五六丈開外便出掌,搶到三、四丈之際又再補發,氣勢如怒潮狂湧,威力驚人之極。
單以這一招「亢龍有悔」來說,洪七公所追求的是一個「悔」字,打出去的力有「十分」,還要留有「二十分」在手;蕭峰則不同,在十五、六丈開外便發掌,越走越近之時又再「追加補發」,掌力一道疊一道,明顯連體內那「二十分」的掌力也拿出來運用。以洪七公傳授這招「亢龍有悔」的標準來說,蕭峰的掌力見其「亢」而不見其「悔」。或許,這個「悔」字,卻反映在敵人身上。不可一世的丁春秋,亦絕不敢與這「天下剛陽第一」的「降龍十八掌」硬碰,連忙借勢後撤,狼狽非常。
順帶一提,我們又能否斷定,蕭峰的掌法修為不及洪七公呢?這又難說得很了。且看郭靖歸隱桃花島十餘年後,武功已有大成,卻碰巧遇上了西毒歐陽鋒的情況:
郭靖……左腿微屈,右掌劃了個圓圈,平推出去,正是降龍十八掌中的「亢龍有悔」。這一招他日夕勤練不輟,初學時便已非同小可,加上這十餘年苦功,實己到爐火純青之境,初推出去時看似輕描淡寫,但一遇阻力,能在剎時之間連加一十三道後勁,一道強似一道,重重疊疊,直是無堅不摧、無強不破。這是他從九陰真經中悟出來的妙境,縱是洪七公當年,單以這招而論,也無如此精奧的造詣。(《神鵰俠侶》第二回)
郭靖潛心修練,一樣悟出這「勁力一道疊一道」的妙着,書中亦言明,單以這一招來說,洪七公亦無此造詣。由此可見,「留在體在那二十分的勁力」也並非一定不能用。無論如何,洪七公與蕭峰所追求的武學境界並不一樣,亦未必能單憑這一點便可斷定蕭峰較遜。而且,就算洪七公的武學修為更高,亦不代表他可以打敗蕭峰。武學修為和實戰賽果,未必會有絕對的直接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金庸終於為「劈空掌」的一類武功設了上限。據《天龍八部》的一段引文來說,原來天下武術之中,掌力再強,也無法擊到五丈開外。這「五丈」的範圍,大概就是小說裡對「終極限制」。金庸為「劈空掌」和「隔空取物」等的距離設限,避免了無限的伸延。畢竟,「金庸武俠小說」的歷史味道較濃,角色的特殊能力,遠不及《蜀山》一類般神怪,縱然是「劈空掌」、「隔空取物」等,也只是極少數的絕頂高手做得到,且有其局限,不能太離譜。否則,如果「隔空取物」的情節寫得太誇張,二人在十多丈開外的遠距離對戰,又何須學習諸般技擊?乾脆「放飛劍」好了。
到底絕頂高手的力量有多強?
遊走於「金庸武俠小說」之世界裡,總會看到不少神乎奇技,情節違反物理原則的肯定會有,只是金庸寫得細膩,讀者看起來便不會覺得有問題了。其實,「金庸武俠小說」裡,「劈空掌」或「隔空取物」的情節不算特別多,即使是絕頂高手的對決,亦很少會動輒把「隔空殺人」的情節描寫出來,甚至乎連高手的力量,也設了一個相對嚴謹的限制。
到底,絕頂高手的力量會有多強呢?從《倚天屠龍記》中,或可看到一些端倪。話說在「光明頂」的秘道裡,圓真(成昆)推了兩塊大石下來,擋着張無忌和小昭的出路:
突然之間,驀覺得頭頂一股烈風壓將下來……只聽得呯的一聲巨響,泥沙細石,落得滿頭滿臉……只聽得圓真的聲音隱隱從石後傳來:「賊小子,今日葬了你在這裡,有個女孩兒相伴,算你運氣。賊小子力氣再大,瞧你推得開這大石麼?一塊不夠,再加上一塊。」只聽得鐵器撬石之聲,接著呼的一聲巨響,又有一塊巨石給他撬了下來。壓在第一塊巨石之上……他 (張無忌) 吸口真氣,雙手挺著巨石一搖,石旁許多泥沙撲面而下,巨石卻是半動不動,看來兩塊數千斤的巨石疊在一起,當真便有九牛二虎之力,只怕也拉曳不開。他雖練成九陽神功,畢竟人力有時而窮,這等小丘般兩塊巨石,如何挪動得它半尺一寸? (《倚天屠龍記》第二十回)
原來以絕頂高手的內力來說,大概兩塊加起來約數千斤的巨石便推不動了。後來,二人找到了一道石門,肯定比兩塊大石為輕,但卻不知有多重,亦不能完全確定有沒有機關,只知那道石門的厚度比寬度還大,張無忌剛練成一身「九陽神功」,依然無法推得動,要等到練成「乾坤大挪移」之後才行。
其他絕頂高手的負重之力又有多強?《射鵰英雄傳》裡。在明霞島上,歐陽克被萬斤大石所壓,郭靖曾這樣說過:
黃蓉……轉頭問郭靖道:「靖哥哥,你最多舉得起幾斤?」郭靖道:「總是四百斤上下罷。」黃蓉道:「嗯,六百斤的石頭,你準是舉不起的了?」郭靖道:「那一定不成。」」(《射鵰英雄傳》第二十一回)
其時的郭靖已習得「全真教內功」,初練成了「降龍十八掌」和「空明拳」,還草草練過「九陰真經」裡的不少武功,已算是剛踏入一流高手的境界。據郭靖的「自我評價」,大概可舉得起四百斤左右的巨石,六百斤則肯定不行。後來,他功力日深,在找尋一燈大師的路途上,遇到其弟子阻撓,又有一段「舉石」的情節:
這頭牛少說也有三百斤上下,岩石的份量瞧來也不在那牛之下,雖有一半靠著山坡,但那人穩穩托住,也算得是神力驚人。」……郭靖腳下踏穩,運起內勁,雙臂向上奮力挺舉,大石登時高起尺許,那農夫左手也就鬆了。(《射鵰英雄傳》第二十九回)
岩石與那頭牛的重量差不多,兩者合起來則至少有六百斤左右,雖然有一半靠着山坡,但郭靖此時已可輕鬆的把大石托穩,還是行有餘力,或許可以負重六百斤左右亦未可知。其後郭靖修練「九陰真經」裡「易初鍛骨章」之內功,並得一燈大師之助,破解了「九陰真經」的總綱,力量肯定會有所提升。
當然,這種負重的細節,未必會肯精準,亦有人曾提出,丘處機出場之初,與江南七怪生出誤會,曾只以單手便把盛滿了酒、至少幾百斤重的銅缸輕鬆舉起,似乎不比郭靖遜色。郭靖始練「九陰真經」後的武功,理應比丘處機強得多,但如果說丘處機的武功雖然頗不及郭靖,但負重之力卻可比擬,亦說得過去。無論如何,我們大約可以作出粗略估計,「金庸武俠世界」中,「力量型」一流高手的負重之力,大約是四、五百斤左右,六百斤可能是一個極限。那麼,絕頂高手的負重之力有多強?話說《神鵰俠侶》中,金輪法王練成第十層的「龍象般若功」,號稱有「十龍十象」的巨力;到底他的力量有多強?
法王自練成十層「龍象般若功」後,今日方初逢高手,正好一試……法王一拳擊出,力近千斤,雖不能說真有龍象的大力,卻也決非血肉之軀所能抵擋……(《神鵰俠侶》第三十八回)
金庸清楚寫道,金輪法王出拳之力是「力近千斤」,並非「力逾千斤」,由此可見,上限可設在「千斤」左右。金輪法王的武功本已極高,把「龍象般若功」練至十層之後,算是「力量型」的絕頂高手,其拳勁就有「近千斤」之力。當然,出拳始終與負重不同,但武俠小說畢竟是藝術成份較重,不用動輒以「科普」作分析。正如歷史上,亦多以某某人能挽弓幾百斤來表現其力大無窮、武功高強等等。例如,有傳說指岳飛在少年時,已能挽弓三百斤。雖然挽弓的拉扯力,與負重及出拳力都不一樣,但其實在文學世界裡,亦可泛指「攻擊力」。
粗略來說,如果少年時代的岳飛能使出三百斤力,算是「力大無窮」,則尋常的一流高手,精通上乘內功,使出四、五百斤力也不為過。至於絕頂高手,則始終要有其局限。既然練成「九陽神功」的張無忌也無法撼動數千斤重的兩塊大石,法王的一拳則是「力近千斤」。那麼,絕頂高手的力量上限,就應該是設定在「千斤」左右。
武術高手可「阻人跳樓」?
「金庸武俠小說世界」裡,所謂「人力有時而窮」,縱然是絕頂高手,亦只能發出近千斤之力,但武術運用之妙,卻仍是匪夷所思。《天龍八部》裡有「北喬峰、南慕容」並稱一說。慕容家中的公子爺慕容復比蕭峰少了幾歲,功力有所不及,但仍算是數一數二的高手。話說虛竹及童姥被那李秋水那「曲直如意」的「白虹掌力」推進山谷,直墮下崖,剛巧卻遇到慕容復:
慕容復見二人從山峰上墮下,一時看不清是誰,便使出「斗轉星移」家傳絕技,將他二人下墮之力轉直為橫,將二人移得橫飛出去。他這門「斗轉星移」功夫全然不使自力,但虛竹與童姥從高空下墮的力道實在太大,慕容復只覺霎時之間頭暈眼花,幾欲坐倒。(《天龍八部》第三十六回)
虛竹及童姥墮崖,與現代人「跳樓」的情況近似。他們從高處墮下,二人的重量,再加上下墮之力,勢道兇猛之極,又豈只有千斤之力?此外,自由下墮,其勢亦急,慕容復居然可以看準時機的「轉直為橫」,把下跌之力借勢打偏,實在十分神奇。或許絕頂高手也不能「力逾千斤」,但卻能卸去上相同份量之力,實有點「四兩撥千斤」之意味。
金庸描寫這高手「阻人跳樓」的橋段,也有一定的舖排,教人覺得合理。慕容復的家傳武學「斗轉星移」,擅於把敵方的攻勢盡數「反彈」,讓對方死在自身的絕技之下,有「以彼此道,還施彼身」一說。這「斗轉星移」本是用來把敵方勁力盡數反擊,此刻只是「化直為橫」,還不算是直接反彈回去,明顯容易得多。這下墮之勢雖然太猛,但慕蓉復所使的,畢竟還是「四兩撥千斤」的手段,也較人容易接受。
此外,慕容復這一次出手太神奇,現實生活中絕無可能,因此他出招化勁後,也不得不「只覺霎時之間頭暈眼花、幾欲暈倒」,代表這已是他「斗轉星移」的極限了。後來,精通「逍遙派」諸般神通的童姥,亦對這手「斗轉星移」十分佩服,甚至可能有點自愧不如,可見這種「阻人跳樓」的功夫,亦只有慕容博、慕容復兩父子懂得。後世可能尚有《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可以一試。張教主的「乾坤大挪移」比慕容家的「斗轉星移」到底誰強誰弱?那就不得而知了。
(待續)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