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政府應加緊策劃處理有關長者問題 文:謝悅漢

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2023年香港65歲以上人口已達157萬,佔總人口的21%,正式進入超高齡化社會。預計到2046年,老年人口比例將攀升至36%,老齡化程度將位居全球前列。但根據政府提供數據,香港現時有津助安老院舍, 120間(15,265個宿位),津助護養院, 6間(1,574個宿位) ; 合約院舍, 49間(4,285個宿位),是遠遠無法滿足全港長者的需求。

日前本人曾親自探訪將軍澳一間私家療養院,因為一位朋友患了癌症,在公立醫院醫院治療近一個月後,轉至公營療養院,由於公營療養院床位嚴重不足,被迫要搬至私營療養院居住,只是住在非常狹窄板間房,包食及一般護理照顧,每月便需繳付24,000元,而且完全沒有健身及康樂設施,長者們只是雙目呆滯看電視。

上月我参觀順德一間私立醫院,佔地數百萬呎,外型美觀宏偉,內部相當現代化,據悉由美的集團投資120億元人民幣建成,而病人診症的醫療及藥費遠較香港便宜,該醫院附近尚設一間附屬長者療養院,我順便去參觀,一位長者單人房(約200呎)包食住每月僅收6000元,並可以得到醫院醫護人員常規照顧,性價比而言遠比香港便宜,而且該療養院尚設有廣濶空間提供健身,娛樂,閱讀及麻雀耍樂。

現時香港有超過800間老人院,按營運模式可分為津助安老院、合約院舍、非牟利自負盈虧安老院及私營安老院四種,分別由非政府機構、非牟利機構及私營機構營運。 當中私營安老院,有612間,自負盈虧安老院有35間,合約院舍有50間,而由政府資助的津助安老院則有120間,但長者要申請入住津助和非牟利養老院,動輙需時數年輪候,因為太多長者申請。

幸好香港亦有受政府資助社企如「長者家」,於 2005 年成立,主力為長者及家人提供免費老人院、護老院香港轉介服務,至今已協助超過 5 萬家庭。該團體由社工、護士及物理治療師組成,透過專業知識及累積十多年的經驗,為長者轉介合適的安老院,但安老院數目實在太少,很多時候他們亦無能為力。

長遠而言,由於香港公立醫院已超負荷,長者護老院或療養院亦嚴重不足,香港作為大灣區成員,是否可和其他成員協調爭取幫助,將部分需要醫療及需要長期療養長者,轉介至鄰近香港的大灣區內醫院及安老院,讓病人及長者接受適當治療及護理照顧。

有些好友和我亦曾到深圳香港大學醫院診症,只需交付登記費一百元人民幣,立即便可見醫生,甚至可即時安排X光診斷,和當日便得到報告再由醫生解釋,至於藥費也很便宜,而醫護人員的態度亦不錯,香港市民可以親身經歷,印證本人所言是否屬實。此醫院曾由盧寵茂擔任院長多年,他為醫院建樹良多,包括短期內便將醫院列為廣東省少數「三甲醫院」之一,據知現仍有港大醫生輪調上去診症。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由於部分基層市民入息不多,到年老體弱多病,要經常看病但卻要輪候多時才能看到專科,申請入護老院亦是同等情况,而且未能負擔得起私人護理院高昂住院費,所以港府高層必須早日策劃,長遠而言甚至要考慮善用大灣區醫療護理資源,否則是永遠無法解决長者的「醫療」及「養老」和「善終」等問題。

文:謝悅漢

資深媒體人,經常有作品登在《亞洲週刋》及內地《今日頭條》網站,著作包括《水泥森林中吶喊》(天地圖書)及《香港仍有善心人》(大公報)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