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須重建「新聞自由」價值觀 文:文武

2021年香港傳媒界發生的最受注目的事件,肯定是《蘋果日報》和《立場新聞》相繼宣布停止運作。《香港國安法》落實生效之後,這兩宗事件可以說都在人們的預料之中,但一旦發生了,仍然在社會上引起較大的震撼。《蘋果》、《立場》的結局,值得香港社會細心去品味,《國安法》給香港社會帶來的,不僅僅是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的保障,還有價值觀的重塑,將會建立一個新的香港。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以及多位壹傳媒、《蘋果日報》高層相繼因涉及違反法律被捕之後,《蘋果日報》於2021年6月24日宣告停止運作。《蘋果日報》停止運作之後,社會上已有許多人預估,《立場新聞》很快也會步《蘋果》的後塵。果然,在2021年只剩下最後幾日的12月29日,警方採取行動,拘捕了《立場新聞》現任及前任管理層等7名人員,凍結6100萬資產,《立場》即日宣布停止運作,1日後《立場》英國分社也宣布停運,並移除全部報道及帖文。

《蘋果》和《立場》相繼停運,原因是相同的,都是涉及有人利用媒體從事涉及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蘋果》和《立場》不僅風格相近,人事上也有重疊,因此有也人將《立場》視為《蘋果》的B版,或者網媒版。《香港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生效落實之後,黎智英等人仍然沒有停止涉嫌違法的行為,因而,他們被執法部門調查,受到司法審訊,也都在人們的預期之中。

《蘋果》停止運作後,《立場》仍然繼續《蘋果》式的運作,依然有人利用媒體從事涉嫌犯罪的行為,那麼,《立場》重蹈《蘋果》的覆轍也不會令人感到意外,包括《立場》的高層,恐怕也早有預期,否則不會作出預先辭職、甚至逃離香港的舉動。

然而,即使社會對《蘋果》、《立場》的結局早有預期,但這兩家媒體機構宣布停止運作之後,仍然在社會引發較大的震動,市民議論紛紛,而這些議論早已經超出《蘋果》和《立場》,而是觸及香港社會應如何看待「新聞自由」和新聞媒體的問題。

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人口只有700多萬,但媒體卻不成比例地異常發達,這與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市,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和地位有關,實際上,香港也是一個國際信息中心。信息自由流通,不僅僅是香港的特色,更加是香港的優勢,也是讓香港得以持續維持其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重要元素。因此,《蘋果》和《立場》的結局,難免會令一些人對香港能否繼續充當國際信息中心的角色,感到擔憂。
這種擔憂其實源自於對「新聞自由」的錯誤理解。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長期以來,香港都被美國和西方反華勢力利用作反共的意識形態前沿陣地,「新聞自由」也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嚴重扭曲。以致於一部分人認為,只有允許無底線、無限制地醜化中國,反中反共反特區政府,才能算是有「新聞自由」。這是極為錯誤的觀念,而且,長期以來,也一直有一些人利用了這種錯誤觀念,披着「新聞自由」的外衣,從事特殊政治圖謀的勾當。

過去一段很長的時期,香港缺乏國家觀念,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大開中門,讓這類危害國家安全,同時也對香港社會帶來傷害的行為,可以無法無天地為所欲為,人們也已經習非成是,對此視若無睹。《國安法》打擊了利用「新聞自由」進行非法政治活動的行為,不僅不會令「新聞自由」受損,反而是為「新聞自由」除害,讓香港的信息自由變得更有保障。

《國安法》立法之後,《蘋果》和《立場》的結局,給人們的觀念帶來衝擊,是時候應該重新思考一下,甚麼才是真正的「新聞自由」,香港應該追求怎樣的「新聞自由」,才有利於未來的發展。
從這一角度看,《國安法》帶給香港的,不僅僅是法律上對國家安全和香港社會秩序的保障,同時也為香港帶來思維和價值觀上的衝擊,讓香港得以扭正被長期扭曲了的價值觀,重塑一個適合未來發展的價值觀。

文:文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