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護士

香港是否容得下第四所大學醫學院? 文:朱家健

撇開大學醫學院需要由政府資助,並由醫學會認可課程,其他條件均是較容易透過外部或現有資源取得,例如撥出土地興建、設立教學醫院、與境外醫學院合作聯合培育人才、以較具競爭力的薪酬條件吸引…

理大籌辦新醫學院 林大輝:現屆甚至下屆特區政府分毫不用出資

林大輝表示,目前政府面臨一些財政問題,需要大家共渡時艱及支持政府,理大將會義不容辭。對於開辦第三間醫學院的資金問題,林大輝指「心中有數」,但「天機不可洩漏」,強調理大是一所願意承擔…

公立醫院3年流失逾千醫生 醫衞局:流失率持續有改善 已較過往高峰期為低

文件顯示,九龍中聯網在2021/22年度,有90名醫生流失、2022/23年度為65人、2023/24年度有49人,在過去三年間,共流失了204名醫生,佔整體的五分一。同期該聯網亦…

開闢途徑適量引入非本地醫護 紓緩人手短缺問題 文:龐朝輝醫生/博士

最重要的大前題,在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療專業人員上,無論醫生及護士專業水平必須維持,而香港護士管理局作為護士專業的規管機構,亦須嚴格按這些條件審批申請,確保申請人符合專業水平。並须和醫…

【安老政策】年輕新血抗拒投身安老服務 專家籲推行惜老教育 扭轉「厭惡性行業」觀感

曾修讀「先聘用、後培訓」計劃,並加入靈實成為護理員的黃先生,原任職電訊界,惟因數年前全球經濟下滑,收入大減,於是決定另覓新出路,選擇一份即使在疫情下亦不會受影響的職業。當時他曾考慮…

增加具經驗護士和牙醫造福市民 文:朱家健

非本地註冊、服務本地的護士,未必會像本地註冊護士動輒發起工業行動,因為他們如果違反入境和聘用條件,可被即時解僱並須回到原居地。當然,針無兩頭利,為了要避免安老院舍濫用制度,讓非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