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具經驗護士和牙醫造福市民 文:朱家健

日前,有人建議本地牙醫學生完成課程後,需在先在衛生署、醫管局等實習三年,才可取得牙醫執業資格;另香港特區政府建議,增設特別註冊途徑,讓非本地培訓護士在香港服務一段年期,便可毋須參加執業考試,在香港申請成為註冊護士。

這兩個建議,均可以增加公營系統內的牙科和護理服務,據公開統計資料,香港整體牙醫人口比例低,每一萬名市民只有約3.7名牙醫,而本港大部分牙醫均不在公營服務,可能在私營市場或在大學研究等;很多基層市民為了享用免費拔牙或補牙服務,在菲臘牙科診所或衛生署地區牙科診所通宵排隊,日後如果每年讓90名牙醫醫學畢業生投身到衛生署或醫管局轄下的公立診所,將可即時紓緩牙科服務的壓力,同時,更多牙醫畢業生也可進駐牙科保健小巴,為長者或小童檢查牙齒和提供服務。

至於護士服務,每年均有不少公立醫護院士被私家醫院和安老院舍以高薪挖角,個別護士則轉職到私家看護或公證行,如果讓非本地培訓護士在香港服務,可以即時紓緩本地公立醫院的護理服務,而且投入服務的護士均是熟手具經驗的,又不用調整或增撥各所大學和大專學院護理學系的教學資源。

可以預期,本地培訓護士或會繼續優先從事管理、文件處理、公眾教育、和兒科等工作,而預期非本地培訓護士會先被派遣到工作具厭惡性的崗位。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元素,是護士需要每天有效與病人、探病家屬、同事和醫生等溝通,通曉香港地道廣東語和英語醫療詞彙更是必須的聘用和註冊條件。

對安老院舍而言,駐院護士不但能更好照顧院友的健康,如遇突發情況,護士更能即時判斷,紓緩病人的痛楚,有效與救護員和病患者溝通,增加危殆病患者的存活機會。

非本地註冊、服務本地的護士,未必會像本地註冊護士動輒發起工業行動,因為他們如果違反入境和聘用條件,可被即時解僱並須回到原居地。當然,針無兩頭利,為了要避免安老院舍濫用制度,讓非本地註冊護士為了「儲經驗」以屈就低薪,如果實行建議,香港特區政府需要作不定期巡視。

增加具經驗護士和牙醫的原意,是以公共衛生服務出發,造福市民,須知道,雖然調整政策,會涉及醫護人員供應的增加,對他們的工資、服務質素、私營市場收費、話語權構成影響,但我們必須同意,對資助公立醫療服務有需要的基層社會大眾才是持份者。增加醫護人手不正是可以救急扶危嗎?我們不應再任由私人利益凌駕公共利益。這已不單單再是缺人而推高薪酬的問題,而是缺人而擊潰香港醫療系統的問題,我們須謹慎三思,未雨綢繆。

文:朱家健

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