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少年健康及精神問題再不能忽視,各種數據均令人擔憂 文:謝悅漢

日前中大舉辦健康校園論壇,它是按照世界衛生組織(世衛),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近年制定全球標準,呼籲各界合作致力讓每所學校,都成為‘’健康促進學校」(Health Promoting School)。而我上網搜查香港在校青少年的身體及精神的有關數據和情況,實在令我感到担憂。

由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及香港學校訓輔人員協會,在2022年6月至12月期間,對6間小學和4間中學參與研究,合共訪問了2,770名中小學生。發覺超過三成學生曾「狂打機」及長達5小時或以上。

根據受訪學生的作息及精神健康自我評估,數據反映整體學生的情緒狀態平均偏差,有49.1%學生有中度至非常嚴重程度的抑鬱症狀;53.3%學生有中度至非常嚴重程度的焦慮症狀;62.8%學生承受中度至非常嚴重程度的壓力水平。縱觀三方面的情緒狀況,學生的情緒問題不論在抑鬱、焦慮和壓力水平已達高比例。

另外,亦有一個學術機構對兒童心理健康的調查發現,27.3%小學生出現抑鬱症狀,7.8%出現焦慮症狀,52%有心理壓力,快樂程度平均分6.59(滿分為10)。 有學者認為,孩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狀况與自由遊戲時間有密切關係,提醒家長勿過分着重子女學業而忽略他們的情緒,平時應多陪伴子女,並密切留意他們的行為是否和壓力及情緒有關。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公報數據,由二○二○至二○二二年,全港中、小學向教育局匯報的學生懷疑自殺身亡個案數字分別為21、25及25宗,而二○二三年截至十月的數字為27宗,數字有上升的趨勢。

學生時代在大部分人心中是一生中最有趣、最難忘的時光;然而,對於香港的年輕一代和學生而言,他們寧可忘記這段人生經歷,因為香港有許多怪獸家長,尤其是中產家庭,恨不得將兒女放學後的時間,用各種補習和學習填滿,由各種課程補習至各項運動項目學習,因為他們都期望子女贏在起跑綫。

龐愛蘭(註冊藥劑師兼任多項公職)作為世界衛生組織推動的健康促進學校諮詢委員會主席,她期望全港各大中小學,都建設一個有利健康的校園環境,並圍繞八個範疇去推動,包括政府政策和資源,學校政策和資源,學校管治和領導,學校與社區聯繫, 學校課程,學校社交情緒環境,學校環境,以及學校健康服務等。

人們常說青少年是明日之星,未來國家棟樑,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後,都開始给予青少年和學生們,多些關心和耐心,多些包容和啟發,請記住有「很多陽光快樂指數」可供參考,「揠苗助長」,只會適得其反。

文:謝悅漢

資深媒體人,經常有作品登在《亞洲週刋》及內地《今日頭條》網站,著作包括《水泥森林中吶喊》(天地圖書)及《香港仍有善心人》(大公報)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