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塑反對的並非走塑本身 文:劉信

2024年似乎能成為回歸以來,香港環保政策及方針最決定性的一年。4月22日正式實施即棄膠餐具及其他塑膠產品管制,實施首日網絡上一篇罵聲,既有怪罪政府,又有怪罪環保份子及組織的聲音。在垃圾徵費延後又不斷傳出胎死腹中的時間,假如香港連走塑都做不到,往後20年均難再推行任何大型的環保政策,更勿論如何損壞本屆政府的公信力。

完善選舉制度後,立法會於2023年通過草案,在外賣餐具決定走塑,減低塑膠在香港的使用量。對比過去,黑暴及反對派往往會將各種議題上綱上線,一邊拖延立法會審理的速度,一邊將政策污名化帶到媒體上,再在民眾間發酵博取眼球及掌聲。

現今反對派盡墨絕跡於議會上,施政能比過往更針對性地處理問題,討論上更有效率,卻同時令媒體可以關注某一議題的時間減少。彌補這個缺失的方法,是各階層的議會及社區團體,應發揮更多的宣傳及教育作用,例如區議員及關愛隊透過製作教育單張,讓市民了解政策背後原意。

筆者理解環保政策的改變,對民眾必然會帶來一定滋擾,但這份滋擾猶如陣痛一樣,是能帶來善政的必要之惡。仔細想想,即使是塑膠餐具本來亦不夠方便,不論刀叉均有容易折斷的問題。塑膠餐具明顯不是理想的即棄餐具,現時網絡上最大的反對聲音分兩類,第一類是對替代品木製餐具的不滿,指其連基本刀叉的功能都不能做到。相信有實際在坊間使用外賣餐具的各位都身同感受,連大型連鎖快餐店的木製餐具都有相關問題,可以理解現時替代品質素極為參差,才會引起部分人不滿。

第二類則是對近年泛環保主義的不滿,這個趨勢可能由垃圾徵費開始,可能是更早開始,但簡單總結便是因環保主義者提倡的改變,持續改變部分民眾的生活而累積的不滿。

第二類民眾難以釋懷,但對於第一個反對原因,不滿必須會隨時間而降低,因香港作為一自由市場,既然民眾對木製或紙製餐具作為替代品有不滿,香港人喜愛靈活變通,總會有人成功發揮創意及眼光,找到最合適港人的替代品。待新替代品逐漸成為主流後,屆時相關不滿自然迎刃而解,特別是塑膠餐具本來就不討好,只是現時替代品更是突破民眾接受程度的差,才致現今局面。

現今反走塑的反對聲音,究竟是反對政策本身,抑或是對現時主流木製或紙制替代品的不滿,相信政府都有自己的判斷。這一刻更不能撤回,既然反對的源頭並不是政策自身,政府才有更多空間在公關上轉危為機。

文:劉信

媒體工作者,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