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外勞】(1)短缺四萬人 洗碗三萬蚊未必有人吼 美食天堂招牌不保 飲食界搵外勞救命

香港素有「美食天堂」之美譽,而這個美譽正是我們一代又一代飲食從業員苦心經營而來,不論是燒味、點心、雲吞麵、大牌檔小炒等劃時代的經典味道,皆薈萃香江,令香港飲食業繁花盛放,好不風光!
奈何疫情三年,飲食業首當其衝,損失慘重,不少食店結業、員工轉行、餐廳轉型……雖然現時社會已全面復常,但因人手不足,飲食業恍似仍面對「長新冠」,影響着服務水準和食物質素,引來負評之餘又打擊員工士氣,削弱競爭力。
國際餐飲聯合總會創會會長胡珠形容,經營飲食業是「貼錢買難受」,飲食業各工種全部缺人,當中以洗碗工缺得最誇張,月薪3萬元也未必請到人:「有很多經理、部長愛護公司,晚上自己洗碗洗到凌晨一、兩點。不搞好清潔,明天如何開市面對客人?」
行政會議成員、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兼自由黨黨魁張宇人指出,保守估計業界現時仍缺四萬人,建議政府開放輸入外勞,短期內先讓勞工「即日來回」,員工搭高鐵由深圳、佛山等地來港上班,來回車票由老闆支付。

文:昭仁 圖:黃冠華、資料圖片

飲食業人手短缺,出高價請洗碗工也未必請到人。
飲食業人手短缺,出高價請洗碗工也未必請到人。
疫情轉行加上不少 人嫌做飲食辛苦,令人手持續流失。
疫情轉行加上不少 人嫌做飲食辛苦,令人手持續流失。

本應你10個人,9個人幫你看着個場,現在只剩下3個,大家可能要做倍半、兩倍工作,真的很吃力!」張宇人認為人手短缺令飲食業營運困難,甚至形容是吃力不討好:「人客覺得你招呼差,因為你不夠人。另外,廚房不夠人,出品亦可能不同以往。」客人甚至會埋怨食肆出品走樣,質疑是不是服務差了或換了廚師,種種投訴、負評令餐廳經營者、員工覺得吃力不討好,感覺意興闌珊。

人手貧乏 威脅「美食天堂」

張宇人保守估計整個飲食業仍缺四萬人,認為飲食業目前是「市求於人」。
張宇人保守估計整個飲食業仍缺四萬人,認為飲食業目前是「市求於人」。

張宇人認為飲食業目前是「市求於人」,只能不斷漲工資去留人、請人,但仍然相當艱難。

「以前8千元請洗碗,今天去到兩萬元都請不到人。」張宇人感慨,業界即使在如此困難時刻,仍是很努力去「省靚」香港美食天堂的金漆招牌,對此他非常佩服,同時亦促請政府要有政策去扶持業界,因為今時今日的香港飲食業,已不如昔日般輝煌。

憶述4、50年前,張宇人由外地回港當老闆,管理400多名員工,那時根本不愁請不到人,政府更不需要有任何人力政策幫助業界:「60年代,我父親開食肆的時候,有些10多歲的孩子幫他打工,一路慢慢學習。那時法例沒有說12、3歲不能工作。」當時飲食界人手充裕,無論是學徒還是員工都不欠缺,但今時今日已不可同日而語。張宇人認為,現時一定要有政府政策去配合,才能保住香港「美食天堂」的金漆招牌。

比例懸殊 港輸入外地勞工僅0.1%

輸入勞工可補充飲食界缺人的不同工種,亦不致令洗碗工薪金「飛漲」。
輸入勞工可補充飲食界缺人的不同工種,亦不致令洗碗工薪金「飛漲」。

根據自由黨提供的數據,新加坡和澳門都輸入了大量外來人手,新加坡有超過100萬外來僱員(佔全部三百多萬勞動人口約三分一),澳門也有約15萬外來僱員(佔全部約40萬勞動人口近四成)。反觀香港,輸入人力的比例遠低於新加坡和澳門。

單以勞工為例,新加坡2021年共輸入超過76萬名工人,佔當地勞動人口達兩成,而香港只輸入了5,200人,佔勞動人口比例僅僅0.1%。

更甚者,香港65歲以上人口佔19.6%,人口老化比韓國、台灣和新加坡等「三小龍」更嚴峻。自由黨認為,勞動不足嚴重危害業界發展,促請政府盡快引入外勞。

張宇人認為一定要幾條腿走路,當務之急必然是盡快輸入勞工,他相信以現時香港的工資水平,其實有「水位」可以在大灣區請到勞工,不同工種都可以補充人手。例如廚房、燒味、點心等部門,張宇人認為內地一樣有很高水準,找這些人來正好解決飲食業「崩堤」式的人手短缺問題。

「其實當你一個人做1.5個人的工作,更甚者要做兩個人的工作,但你不會有兩份錢。不是他們怕辛苦,根本是捱不到,變成在職的人都有離心。太辛苦了,多多錢也不要!」如果有輸入勞工,張宇人認為可以紓緩到在職員工的龐大工作壓力,既可提升服務質素,亦減少了因工作繁重而出現的「離心」,故短期而言完全必要。

張宇人倡議內地勞工「即日來回」

張宇人倡議內地勞工可「即日來回」往來香港工作,老闆樂意作出配合。
張宇人倡議內地勞工可「即日來回」往來香港工作,老闆樂意作出配合。

張宇人聯同業界向政府倡議,讓大灣區勞工可以「即日來回」,僱主既不用找地方安置他們,勞工本身亦不用離鄉別井:「深圳、佛山等地高鐵來回車票老闆找數,沒有問題。上班少一個鐘頭,便利他們乘車往返亦沒有問題,相信對吸引大灣區居民來港工作有很大幫助。一是車錢代替租金;二是下班後可以回家陪伴老婆仔女,居住在自己熟悉的環境,朝早瞓醒就上班。」

張宇人形容這和以往未有地鐵、屯馬線的時候,屯門人到尖沙咀上班差不多,現時坐高鐵甚至更加舒適。張宇人透露,業界已向政府表明了可以配合,他感覺政府樂意去做,不過要等國內部門審批可以即日來回的證件,這方面仍要待港府與內地溝通協調。

目標年中實施 孫玉菡:部分行業容許輸入勞工

現時高鐵往返方便,香港有條件在大灣區聘請勞工補充人手。
現時高鐵往返方便,香港有條件在大灣區聘請勞工補充人手。

張宇人在最近的立法會大會上,向政府質詢輸入勞工問題。他表示:「現時四個負責接待的行業,零售、飲食、酒店、的士司機,全部人手短缺,情勢已刻不容緩,問題要盡快解決。飲食業目前差四萬人,其實你有多少(外地勞工)來都幫不到太多,但一定要做。」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回應,高度重視人力短缺問題,相關政策局正積極探討及推行合適方案:「深切明白各行各業面對人力短缺挑戰,各政策局,特別是發展局與運輸及物流局會盡最大努力和時間,希望盡早完成工作,目標是年中或之前。」孫玉菡重申,會在優先保障本地勞工就業機會的前提下,針對明顯有勞動力短缺問題的行業,容許輸入勞工。

制度完善 輸入外勞非剝削工人權益

張宇人指反對輸入勞工,批評是對本地工人不公道的言論是「糖衣毒藥」。屆時飲食業「冧檔」,香港就會失去競爭力,「美食天堂」會被拆招牌。
張宇人指反對輸入勞工,批評是對本地工人不公道的言論是「糖衣毒藥」。屆時飲食業「冧檔」,香港就會失去競爭力,「美食天堂」會被拆招牌。

「反對輸入勞工的人,批評這是對本地工人不公道,其實我已經說了很多年,我會繼續說,這是『糖衣毒藥』。」張宇人認為,一些工會代表或部分人士,一味只是反對、反對、反對,批評輸入勞工會影響本地工人權益,但張宇人卻相信輸入勞工並不會「頂爛市」:「因為香港已經有一套很完善的制度,我們不能給少於中位數,不是說現在深圳請一個廚師八千元,他們來港後我們只需付八千元。如果這個職位的新酬中位數是萬六元,我們一樣要給萬六元。」

張宇人形容香港就像一個「大熔爐」,本地廚師可以與外來廚師互相學習,從而提升行業整體水平。他強調,當業界「夠人」用之後,政策可以取消,從而達到鞏固行業之效,亦不會因為輸入勞工令本地員工失業或者被剝削。反之,若遲遲不行動,飲食業「冧檔」之後,香港就會失去競爭力,很難與鄰近地區較量:「死得啦,當我們有沒有競爭力,『冧了檔』,招牌被人拆了,不再是美食天堂,再想去打造就很困難。今時今日不再是50年代香港,可以慢慢去做這個招牌。」

補充新血 高中加入職業培訓

除輸入勞工外,張 宇人認為可在高中課程加入職業培訓,打好補充飲食業「新血」的基礎。
除輸入勞工外,張 宇人認為可在高中課程加入職業培訓,打好補充飲食業「新血」的基礎。

要解決飲食業人手短缺問題,輸入勞工可即時見效,但張宇人認為,長遠而言不能忽視飲食業界培訓新血的重要性。張宇人深信,年輕人不是只有讀大學這條路,因為行行出狀元,不一定是要考上「五星星」才是「狀元」,早些找到自己興趣,投身職場亦是另一條出路。

「以往飲食業很多人都只是讀完初中,連高中也不讀就投身行業,所以你說政府是不是有需要繼續推15年免費教育?如果要推,學校是否只是訓練學生入大學?是否可以有多些工作上的培訓,讓年輕人去尋求他們的興趣?喜愛木工就去學木工;喜愛烹飪就去學烹飪。」張宇人建議政府,起碼在高中階段,就要推出大量職業培訓課程,給年輕人作出選擇:「我小時候的航海學校,真的是教航海,香港因此培訓出大量船員。為何我們現時不可在高中提供一些職業培訓課程?為何不能做烹飪班?甚至如果學校鄰近職業訓練局,該局設有廚藝班,讓同學去學習又可不可以?」張宇人認為政府是時候要去好好想想,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做。

認識不同行業 及早做好生涯規劃

張宇人認為職業培訓應該要從小開始,年輕人早些出來社會工作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興趣,行行都可以出「狀元」。
張宇人認為職業培訓應該要從小開始,年輕人早些出來社會工作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興趣,行行都可以出「狀元」。

張宇人透露,自由黨近幾個月亦在做類似政府的「共創明Teen」年輕人培訓工作,讓他們可以根據興趣接觸和認識不同行業,及早做好自己的生涯規劃:「自由黨有能力做40個學生,我們想做高中生,因應他們有甚麼興趣,如想做會計師,我們就找業界的會計師做他們導師,甚至給機會他們進入會計行做暑期工。如果你喜歡做燒賣、燒臘,那就『發達』了,你想去那一間食肆,我都可以安排你進去。讓你讀中學時已經知道怎樣做點心。又或者你想做西餅,可以入我們的餅店學習,我會為你找好工作。」

職業培訓就應該要從小開始,張宇人認為年輕人早些出來社會工作不是問題,因為讀書是永遠可以回去再讀,讀到老學到老,更重要的是年輕人要找到自己的興趣。

102348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