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消費者的「及時雨」? 文:福蜀濤

中國大陸與台灣(代表台澎金馬)兩個關稅區都是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4月12日大陸商務部宣布對台灣發起貿易壁壘調查,涉及商品2455項。一時台灣主流媒體的報導多集中在大陸可能停止對台讓利,或會終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如果照WTO的規矩來,不論大陸會不會終止ECFA,不少大陸出口到台灣的商品,就由不得蔡政府「台獨」掛帥,隨意設置這樣那樣的貿易壁壘。

這個世紀以來,不少產品,只要大陸生產,因為本身消費者基數大,產量隨之大增,成本跟著下降,即俗話說的給做成「白菜價」。大的如「盾構機」以及最近研發成功準備量產的「磁振造影掃描儀」(MRI),小的如隨處可見的兩輪單人平衡車到台灣去年缺今年又缺的雞蛋……。

把ECFA撂一邊,從台灣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大陸貿易壁壘調查這一招或許是讓台灣人先享受和平統一後才有的「紅利」!

三年前新冠肺炎疫情漫延全球以來,台灣人似已習慣排隊搶商品。先是排隊搶口罩,接著搶疫苖,接著搶篩劑,好不容易疫情慢慢告終,去年起又開始缺藥缺雞蛋。去年排隊買雞蛋,今年還得排隊搶購,賣場不得不貼出限購告示,雖說限購,貨架上卻常常空空如也。然而就在這個排隊也買不到雞蛋的時候,蔡英文那位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又預告明年恐怕還會缺雞蛋。

台灣消費者排隊買的是貨架上看得到的商品,其實更可怕的是貨架上看不到的商品,如工業社會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電力。

蔡政府上台以來,台灣六年五次大停電。無預警的大停電當然意味著電力緊張,供需失衡。蔡政府供奉著廢核神主牌,去年俄烏戰爭爆發又緊隨華府腳步,跟著「制裁」俄羅斯,結果是進口能源價格飆升,台電與中油兩家公司如果不是公營,八成早破產了。現在沒了辦法,只能漲價,然而電力不是一般商品,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電價上漲無異宣告新一輪通貨膨脹的到來。

電價上漲前,台灣消費者是排隊可能也買不到商品,上漲後,恐怕會出現排隊也買不起商品的低收入者。這個時候大陸物美價廉的商品正好成了「及時雨」,讓台灣消費者緩一口氣。

拿雞蛋來說,大陸一顆零售價不到五元台幣,蔡政府捨近求遠,繞了個大彎從澳洲從泰國空運進口,一顆運費恐怕都不止五元,何況運量有限。如果從大陸進口呢?

早日將台灣消費者融入大陸的消費市場,就大陸而言是個零頭,可對台灣來說,是一下子多了十幾億的消費者基數,恐怕遠不止雞蛋,不少商品的售價都會下調,所以台灣消費者或許還要怪大陸為什麼早不對民進黨政府祭出這一招?

文:福蜀濤
台灣中國時報前副總主筆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