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近高低各不同 文:陳祖光

很喜愛讀蘇軾的詩詞,有情有境有意。有人說生活幸福的人寫不出名句,可能也是,大家看法不一樣,心境更是不同。看窗外滂沱大雨,在舒適的室內看雨,與渾身濕透,無處可避的路人,感受確不一樣。最近聽到房屋局局長就「簡約公屋」選址地處偏遠,她有這一段描述,「雖然來往市區時間變長,但巴士沿途環境優美,又能觀賞日落,是心靈洗滌的快樂旅程」。令人想起蘇軾的七言絕句《題西林壁》的首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個高與低的角度,真的很不同。

現在當官很不容易,連基層市民的心情也照顧到,説了一大段甚有哲理的洗滌心靈的話,去慰藉他們舟車勞頓之苦。莊子的《齊物論》,萬物品性與感情,看起來有差別,到底是齊一,沒有所謂對錯是非和不同。所以高低、遠近、貴賤、對錯、美醜、善惡等觀念,只是在相對而言,對於物自身都沒有意義,只是附上主觀感覺而已。這可說是心情論,好心情,千山萬水也是享受,否則就算是咫尺之近,也有種遙不可達的苦衷呢!

在土地有限的香港,要解決公營房屋不足,確實困難。不過從不同年齡層和不同需要的公屋住戶及申請人入手,要解決供求失衡問題,必要從開源節流處想。除了興建公屋外,吸引公屋戶搬離單位也曾是局方政策之一。當前居屋和綠置居嚴重不足下,公屋富戶在能力範圍內遷出公屋,提升居住質素,亦不容易。香港人口結構日漸老化,公屋住戶有不少是退休人士或長者,他們沒有工作需要,未必要留港生活,只要特區政府的福利政策配合,有很多人願意回內地養老。

特區政府以居屋、緑置居和曾經使用的購房資助計劃,都是希望吸引有能力自置居所的公屋戶搬離,以騰出更多單位予有需要人士。另外房協的「長者安居計劃」又大受退休人士歡迎。再者很多港人又有興趣到大灣區置業作養老休閑用。特區政府是否應該與大灣區內城市探討共同建設港人城市?並在區內提供更廉宜的「長者安居計劃」呢?若能將部分人口轉移大灣區內,這不但減輕香港公屋需要,亦同時紓緩了香港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無論從什麼角度看,對香港社會都有利而無害。

對於《題西林壁》的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不完全同意。其實人在山峯之上,也未必能認識廬山真面目呢!

文 : 陳祖光

同仁基金會主席、四川省政協委員、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顧問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