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元乘車不應變成補貼公交公司的政策 文:文 武

長者兩元乘車優惠令政府財政支出倍增,引起社會關注。政府向立法會披露,2022至2023年度,向參與計劃的公共交通營辦商發還款項達30.79億元,比上一年度13.95億元增逾1.2倍,預料下一年度受惠人數升至240萬,開支估算為67億。政府目前的應對之策,主要聚焦於加強打擊違規使用,運輸署本月內會聯同各公共交通營辦商展開全港執法行動,港鐵也宣布將提高罰款金額至千元。

政府用於兩元乘車優惠的財政支出倍增,主要的原因是香港社會老齡化日趨嚴重,受惠的長者人數持續增加,而且,這種趨勢日後仍會持續加劇,只要不改變政策,政府的財政負擔不斷增加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自推行兩元乘車優惠政策以來,一直都有市民違規濫用的情況。這裏所說的違規濫用,是指不合資格的市民,冒用長者身份,或非法使用長者八達通卡,搭乘交通公具。但是,這種情況畢竟只屬少數,即使政府加強打擊,公共交通運輸公司也積極配合,也只能稍為緩解庫房壓力,而不能夠解決根本性的問題。

一些議員和社會人士建議,優化政策,將「兩元乘車優惠」改為「二折乘車優惠」,或者將「兩元乘車優惠」改為「三元乘車優惠」,也有人提議,改變受惠長者的年齡劃線等等。

不過,這些改革建議,表面上看只屬微調政策,但卻牽涉到千家萬戶,影響甚廣,不可輕率行事。上世紀六十年代,天星小輪只加斗零,就可以引發巨大的社會震動,這一教訓不可輕視。近年,歐洲的一些國家,欲將將長者的年齡向後推,也引發社會不穩定,這些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也須重視。

其實,「兩元乘車優惠」政策最大的不合理在於,這項旨在優惠長者的福利政策,最終的受益者,並不只限於長者,另一個更大的受益者則是公共交通營辦商,越多長者使用這項優惠,公共交通公司從政府得到的利益就越大,這項政策變相成為補貼公共交通公司的政策。政府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讓這一政策回到初心,不會變成補貼公共交通公司的政策。

因此,優化「兩元乘車優惠」政策,應該從這一方面入手,要求公共交通營辦商共同承擔社會責任,尤其是乘客量最大的港鐵公司,政府佔有七成股份,理應承擔一部分責任,其他擁有專利權的公共交通公司,也須承擔部分責任。

可以選擇的辦法也有多種選擇,比如,要求公共交通公司也提供長者乘車優惠,這樣就可以大幅度削減這方面的財政支出,也可以考慮只向公共交通公司提供車費差額中的某個固定的百分比,或者只向公共交通公司提供定額的補貼,不論使用優惠政策的長者人次有多少。總之,只要公共交通公司能與政府共同承擔這一社會責任,不論具體落實的方式為何,都可以協助政府解決問題。

至於社會上廣泛關注的「長車短搭」的問題,其實主要的責任也在公共交通營辦商身上,只須為交通公具設置分段收費,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不過,由於公共交通公司可以從中受益,因而就不會有動力去解決這一問題。

其實在當今資訊科技高度發展的時代,解決這一問題,對公共交通公司而言,根本只是舉手之勞,只須為交通工具安裝電子識別工具,設置分段收費即可。而且,這項措施,對大多數市民而言,也更為合理。

當然,回到問題的根本,「兩元乘車優惠」政策給政府帶來的財政壓力,只是人口老化、出生率持續下降之下,政府須面對系統性問題的冰山一角,從長遠看,政府仍然須以全局的思維,全面考慮應對人口老化的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文:文 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