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孕育的高樓 文:朱家健

日前,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示,欲在其管理的油麻地土地上,興建達七座的住宅大樓,提供接近2000個單位,當然首要是在該管理局的董事會獲得通過,繼而尋求向城規會申請規劃許可。消息一出,眾說紛紜,有人指出將增加住宅土地供應,尤其在市區地皮,進一步紓緩已被暫緩興建明日大嶼或把粉嶺哥爾夫球場改建住宅的壓力,更可以讓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的財政見到曙光。

現時的西九文化區土地,除了博物館和表演場地外,便是草地,興建住宅將佔據休憩用地,這是必然發生的,如果公眾利益為起樓而讓路,文化項目為賣樓盈利而割愛土地,保留休憩土地權益為一小撮人的決定而被放棄,那麼,文化沙漠樹立的只有空有硬件的展館和格格不入的高樓,不倫不類。

西九龍文化區的職責不是辦好文化項目嗎?為何要急不及待把香港特區政府撥出的珍貴土地資產套現?為何不能開源節流,讓管理層減薪共渡時艱?為何不增加門票收入和非門票收入?為何不增加廣告、紀念品銷售、尋求贊助、租出場地等模式增加收入,而要把本屬公家資源的土地私有化和任其處置?

如果一間公司不務正業,硬把文化項目硬降落轉型為地產項目,同時讓公司搖身一變成為手握無敵維港海景優質土地的地產發展公司,那麼難免讓管理局「分心」,只聚焦賺大錢項目,不排除會讓文化理念變質,讓香港欲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美夢泡湯。另外,額外的近2000伙小家庭,加上高鐵的遊客效應,將構成柯士甸道西的交通堵塞、民生配套不足、甚至要乎學生需跨區上課。

一個存心為了轉型、已無心原工作崗位和職能的文化單位,難被外界再寄以厚望。一躍成為地產公司,高管臉龐貼上金,難道下一步又要策劃上市,又或填海再起樓,又或跨區投標,又或與其他地產公司合組財團,又或發債券?第一步把土地私有化套現的舉措,已是大發春秋大夢!

西九文化管理局一如其「原有」名稱,是執行盤古開天「文化管理」的功能,否則也不用這樣命名和定立《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條例》。如果這是一間非上市的私營公司,其一切行為屬於商業行為,且與大眾沒有丁點兒瓜葛,即使賤賣土地資產,也只是它和它持股母公司的事情;但如果土地資源原是公家的,並涉及公眾利益,則是大家的事情,不能私了。

假若西九文化管理局改革轉型為地產發展商,那麼,所聘回來的一眾高管和文化人,如果不能轉型,或會被裁掉,屆時管理局又要補貼一大筆錢送走他們。在沒有地產經驗時,難道要透過變賣土地資產,手拿著現金去購併一間地產物業公司去管理新地產項目嗎?遊客來香港邂逅維港,是一個奇遇;如果把純文化項目蛻變為地產項目,的確又是一個奇遇,是好是壞,要看掌舵者的往績、能力和決心,維港兩岸將是見證者。

文: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副秘書長、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