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傳媒不斷傳出香港跟內地免隔離通關方面的利好消息,先有國務院港澳辦發言人表示,內地與香港的防疫專家日前已經再次舉行會議,取得了許多共識,強調「雙方正相向而行,兩地恢復『通關』的工作正有序推進」。及後,特首林鄭月娥在出席論壇時,亦提及專家會議在防控對接的問題上取得良好進展,希望可以很快帶來好消息,又期望可在明年二月恢復有規模的免隔離通關。
耐人尋味的是,不論政府專家還是特首,都是把期望兩地免隔離通關的時間,設於明年二月時,網媒《香港01》早前又再聲稱所謂的「有建制派消息」指出,中港兩地免檢疫通關有望於本年底率先試行,涵蓋範圍包括商界、探親、恩恤及奔喪等人士,商界每周會有1,000個名額,並表示暫時未知申請者到時需如何證明自己有恩恤、奔喪的需要,或者到時的審核安排,估計申請者需先作出申報,若相關名額未爆滿,便可申請到免隔離檢疫北上。
不諱言的說,在陸港兩地「封關」一年零九個月的時間裏(注:所謂「封關」是指入境後需要定點隔離之意),這類局部或全面免隔離通關的所謂「消息」,已在坊間流傳不下多次,結果究竟怎樣,大家心裏有數。畢竟,當媒體打着保護消息來源時,我們根本不知所謂的「消息人士」是誰,甚至是否存在,自然難以探究這類所謂「通關」消息的真確性。
當然,相比這些免隔離通關的消息真確性,上述消息假如屬實,可能問題更大。有人或者認為,特區政府近日為了爭取盡快通關,已收緊多項抗疫措施,包括:確診者出院後仍要接受14天「閉環式管理」隔離及健康狀況監測;取消大部分豁免檢疫群組;高風險人士必須將檢測次數加密為3天一檢,以及規定進入大部分政府設施時,都必須使用「安心出行」才可入內,但是這些措施,真的已經填補了所有抗疫紕漏不?
並未有!單是隔離酒店沒有警員駐守,防止住客擅離,以及部分隔離酒店的餐廳,竟然對普通食客開放的問題,港府至今似乎仍未設法補救。另一方面,進入政府設施前必須使用「安心出行」的政策實施後,部分網友隨即教導其他市民,如何透過一部沒有連網的手機使用「安心出行」,並在使用後卸載剷除行蹤紀錄,已經足以證明「安心出行」沒有疫情追蹤能力。
民主黨主席羅健熙甚至在網上揶揄,「安心出行搞了大半年,有幾多單可以追蹤到」,亦有市民質疑只規定人們進入政府設施時使用「安心出行」,但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進入大型商場和超市,反而毋須使用,因而質疑現行措施的必要性。可以說,即使連非建制派和普通市民,都能看出「安心出行」的疫情追蹤功效成疑,亦未涵蓋所有市民日常生活的群體聚集點。
換言之,在疫情追蹤能力並未建立,加上香港從無進行一次全民強制檢測,無法保證社區沒有隱形病患的情況下,香港根本未具備充當全國抗疫前沿的條件,如此便衍生一個問題:假如現在便准許一定數目的港人免隔離通關,即使只限定其地點在廣東省以內,又是否能夠保證入境的港人不會把病毒傳染其他內地居民,然後再經這些內地居民,傳至其他省市呢?
更加重要的是,究竟港府一直以來,抗拒設立具備疫情追蹤功能的健康碼,理由又是甚麼?內地為何不以健康碼的全民強制應用問題上,作為陸港兩地通關的條件?如果內地在健康碼的應用問題上,准許香港不跟隨全國的抗疫標準,任由香港拿着一個漏洞百出的「安心出行」,便可糊弄過去的話,這又是否另一種政策傾斜?這樣做又會傳達出甚麼的政治訊息呢?
須知道,自從回歸以來,部分人由於一直以為香港具有不可取替的優勢和地位,於是經常向內地爭取所謂的「派糖」、政策傾斜乃至是特權。假如在抗疫政策應該全國一體化的標準上,都能為了「照顧」香港,而容許香港不用建立疫情追蹤能力的話,這又會否令到香港人進一步的「恃寵生嬌」呢?這便是另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了!
文:陳凱文
學研社成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