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以來,香港人充份看到香港政府因循舊習,不思進取的工作態度;本屆公務員政府先跪於「黑暴」,再敗給「疫情」,我們至今仍未見到有曙光。
這25年的香港歷史可以告訴我們,越去逃避,厄運就會越容易降臨;越是害怕的事情,便越有機會發生。政壇就如擂台般,懂「走位」、知「進退」當然重要,但大前提是不能「怯」。只要稍有「怯意」,四方八面的「拳頭」就會打進來:
1.特首講得出「香港不是沒有地」,但卻舉行「土地大辯論」5年,仍未開始填海,最終反而引爆了本港深層次社會矛盾問題:
- 平均公屋輪候期上升至6年。
- 不輕言興建居屋。
- 完全沒有打算修訂《保護海港條例》及《郊野公園條例》。
- 「明日大嶼」的計劃,還是留給「明日」。
- 「大計」多多,但私樓供應不升反跌。
2.打死也不立《23條》,但卻走去觸碰爭議性更大的《逃犯條例》;越怕「翻車」才會「翻車」:
- 巧言伶色,不斷以「審時度勢」為藉口,不敢立《23條》,但卻完全不知《逃犯條例》之屬性。
- 坊間輿論早有具體說明修訂《逃犯條例》所涉及的問題,但本屆政府偏偏是「不聽、不看、不信」。
- 引發暴動後才害怕起來,還草草「跪低」,最終一發不可收拾,導至持續至少橫行半年的「黑暴」。
3.暴動多個月後才懂得使用《緊急法》;如火災燒光後才找水救火:
- 港英政府明明早有應付暴動的經驗,但回歸後的港府卻絕少參考幾十年前的做法。
- 香港政府是行政主導的模式,《緊急法》賦予港府應對暴動的能力,但港府卻一再拖延,遲遲不敢使用《緊急法》。
- 警察高層未更換前,警隊只敢驅趕暴徒而絕少拘捕,任由他們散而後聚,鬧得沒完沒了。港府官員在暴動期間還不只一次放風向暴徒「跪低」,同意調查警隊,如同自毀長城。
4.疫情爆發後,以「龜速」落實漏洞百出的封控措施:
- 起初只禁止內地人到港而容許港人回來,認為這是港人的權利。
- 遲遲不敢對英美「封關」。
- 所有防疫措施在實施前皆要開會,決定後又不肯立刻執行。
- 本屆政府先後6次否定「全民檢測」。等到特首「重新考慮」後,又要研究3周,最終再宣布因為「時機已過」而「暫緩」,並要求提出的議員「反省」。
- 不肯落實具實名登記的「健康碼」,僅靠「打電話」追蹤病毒。
- 香港西醫專家否定檢疫而篤信疫苗。港府對專家言聽計從,但偏偏打死也不肯推行「強制接種」。
好逸惡勞,原是天性,但港府官員有沒有想清楚環境是會變的?近日,連長實主席李澤鉅也說可以讓香港人的居住面積大一點,為何這種極端式的限制土地供應不可以修正?於25年前處理《23條》出問題,並不代表今時今日還會出現岔子,特別是泛民議員都成為階下囚,阻力已大減了,為何港府仍不肯一試?於兩年前,「強制全民檢測」及「強制接種」皆有阻力,但港人給疫情折磨了兩年,難道今時今日的反對聲音還會很強嗎?
因循苟且,反而會把自己困在「死胡同」裡,最終自食其果;越偷懶的人,日子才會過得越苦;本屆政府所遇到的困難,其實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