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局勢的發展,讓坊間的軍事專家大跌眼鏡。個多月前,眾人異口同聲說俄烏不會有戰事,結果普京出兵了。當大家認為戰事很快會完結,無論是估計俄國很快會獲勝或撐不住,最終戰事至今尚未完結。此外,俄烏戰事爆發,也讓人注意到一些十分古怪的情況。
俄國是歐洲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商。舉例說,德國本土有約50%的居民靠俄國天然氣取暖,有約30%的工業靠俄國供氣。此外,俄烏兩國更是全球糧食的主要供應商。俄國與歐洲諸國明明是非常重要的貿易夥伴,而且近在比鄰,但歐洲諸國至今仍沒有「自由意志」調整環球戰略部署,仍要立刻響應美國制裁俄羅斯的行動。
上世紀美國經略中東,使用各種手段讓中東供應源源不絕的石油給全世界,每桶石油曾下跌至10美元的水平。當時,歐美兩國皆需要入口石油,石油價格低廉,除了打垮當時的蘇聯經濟之外,還對美國及歐洲皆十分有利。當年,歐美聯盟有明顯的共同利益,西歐以美國為首,尚在情理之中。
但今時今日的情況已明顯不同。近20年以來,美國在中東窮兵黷武,拿不到長遠的好處,還留下「爛攤子」,如今不得不撤兵;這導至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大不如前。
此外,在環球貿易化及國際化之下,美國本土的生產線外移,美國國內工作人口銳減,失業問題嚴重。自2008年以來,美國只得靠「量化寬鬆」轉嫁虧空。但每次的「印錢」,皆使國內的貧富懸殊情況更嚴重,經濟及人口結構出問題而無法解決。美國政府只能靠「貿易戰」到處「敲詐勒索」,不僅想向中國「開刀」,甚至乎連傳統盟友也不放過,其中包括歐洲、加拿大、墨西哥、澳洲、日本及韓國等等。
美國要維繫「石油美元」,並填補國內的工業空洞,需要發展新科技及新能源,但產業外移卻限制了其進展。另外,除了經略中東之外,美國在近10年以來,還由「石油入口國」逐步變身成「準石油出口國」。進一步強化「石油美元」的方法之一,自然是向世界輸出一部份的石油,並當然確保以美元交收。此外,美國有份輸出石油,亦可以在一定情況下影響石油價格的走勢,這都是維繫「石油美元」的手段之一。但美國的石油及頁岩氣等之開採成本偏高,在環球經略上亦無法繼續以「低石油價格」策略來對付俄羅斯。反而,中東及俄國等「石油出口國」逐步變得同氣連枝,它們在穩定價格之餘,亦不想過份抬高石油價格而使美國的石油及頁岩氣開採受惠。
既然美國需要輸出部份石油,且格價不宜太低,歐美長久以來的共同利益關係便產生了很大的變化。
雖然美國仍需要大量進口石油,但美國本土尚能開採。在石油價格低廉的時候,美國仍可以增加進口,但若石油價格高企,美國國內的開採及生產也可以大增,並靠出口大賺。因此,美國尚有能力制裁俄國,但歐盟則似乎有點吃力。美國相對上不怕石油價格高企,至少美國上層社會不懼,特別是石油供應商還可以大賺,但歐洲諸國卻全方位吃虧。
簡單來說,上世紀70至90年代,美國用兵中東、經略歐洲及瓦解蘇聯,都是美國付出成本而西歐拿到好處。當時的西歐各國當然不會是無本生利,但至少與美國是互惠互利的關係。但今時今日,俄美交惡而斷交,美國制裁俄國,吃大虧的卻是歐洲諸國。
在環球化及資本化之下,歐洲諸國由職業政客輪流執政,再加上一系列的政治、軍事及歷史因素,歐美同盟越來越變得滑稽及不協調。
現時,美國制裁俄國而使油價高企,俄國亦被迫反制要求「不友好國家」以盧布作為天然氣的支付。雖然這些政治操作不過是談判手段之一,似乎重點在「去美元化」,但俄美之間「過招」,能源供應短缺而大幅漲價,歐洲諸國正承受巨大的通脹壓力,實已教歐盟手忙腳亂。
到底美國在對付俄國,還是在戲弄歐盟呢?其實美國在剪誰的「羊毛」?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