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三分

説三分,並不是話只説三分,有所保留的意思,而是在宋代流行,專說三國故事的「說書」題材一種,也可以說是《三國演義》的前身。這部歷史小説巨著影響了不少國人,有人説這部小說展露了人性的美醜,又有人話小說內充滿了現代管理學的利害精髓,並以此成論,教人經商從政,甚至做人原則。亦有人點評此書,如夫子修《春秋》,微言大義,筆則筆,削則削,所以亂臣賊子懼。即是這部歷史演義,滿載着中華文化的道德思想,將「五常」,仁、義、禮、智、信的道理,透過故事演繹得徹徹透透,所以看《三國演義》的人,內在道德性會在不自覺中被燃點起來。

古代中國,教育並不普及,知書識禮的人限於士人,官府頒布皇令又只為禁奸,如何將中華文化中仁愛孝義思想普及於社會各階層,將大義道理深入民間,《三國》在演義間以仁義潤澤人心,便發揮出最大作用。雖然《三國演義》只是一部歷史小說,當中卻滿是做人道理,由當時的說故事、看戲曲的藝術方式,廣泛向國民傳播道德教育。劉、關、張的桃園結義,劉備的仁厚,關羽的神勇,張飛敬愛君子,他們都義薄雲天,尤其關羽將忠義仁勇的道德精神,以生命展現出完美人格,令没有普及教育的古代中國,連三歲小孩亦知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做人根本。

今天教育所倡導的多角度思維,什麽都想得亂七八糟,結果只從利益上想,不分忠奸,是非不明。連藝術創作也以嘩眾取寵,宣揚仇恨,胡亂堆砌出來扮高深的吸引市民。一部《三國演義》,成為中國千多年來的國民教育課本,教導了不知多少人要「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今日香港的教育專家,政府高層,想盡辦法也得不出一套盡善的教育方法。宋朝時有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原來一部《三國》,千多年來是國民修身的依據,可見「文以載道」對國家社會的重要。

最近一位我很尊敬的老人向我講述一段兒時往事,他小時候在鄉間貧窮失學,但愛聽《三國》故事,自學認字讀《三國演義》,深深被關公的仁義行為影響,從《三國》啓蒙忠孝仁義,持此終身奉行,無論從商或是做人生活,不敢作有違之事。

老先生的這段往事,發人深省。原來道德教育可以如此淺白,仁義就在人心,看你用什麽方法去激發宏揚。原來簡單地宏揚關帝精神,就是最好的國民道德教育,何需大做文章,大講理論!「説三分」到底是說出了做人道理啊!

文 : 陳祖光

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顧問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