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二十大」後會放寬防疫?  文:寒柏

近日,坊間廣泛流傳一個傳言,就是內地於「二十大」後會逐步放寬防疫措施。最終,內地與香港會「免檢通關」。

這種把防疫政策與政治掛勾的講法,已不是破題兒第一遭。早前,有人曾說香港於《港區國安法》初立後,中央會「派糖」並宣布「通關」。不久,便爆發「第3波」疫情。稍後,又有人說「兩會」後會有「好消息」,結果迎來的是「第4波」疫情。之前,很多人說本年度是25周年回歸,中央領導人總要親臨香港,所以防疫政策一定會放寬。這講法流傳不久後,便迎來「第5波」疫情爆發。

近日,很多港人認為內地於「二十大」之後會放寬防疫措施。甚至乎有人言之鑿鑿指消息來源可信。這傳言有什麼漏洞呢?

• 這講法把防疫措施與政治掛勾,甚至乎假設了內地從頭到尾都應該跟從西方的防疫路徑,如今尚未開放不過是政治理由。這種講法完全忽略了疫情的本質及科學數據。直至今時今日,病毒仍在不斷變種,儘管死亡率並沒有提升,但傳播率卻有所提高,最終導至更多人感染及死亡。西方「躺平」不過是抗疫失敗,內地為何會在仍有條件做好防守的情況下放寬疫控措施呢?

• 香港大約有740萬人口,至今有10,254人因疫情而亡。如果內地與香港重新「免檢通關」,港人把病毒帶進內地,會有什麼後果?內地有14億人,按香港的死亡率推算,將會有194萬人死亡。值得一提的是,內地老人家及有長期病患的人數不少,這群人的疫苗接種率亦低,再加上內地各省市的醫療水平及資源參差;萬一內地爆疫,將會是災難性。

• 香港只是一個小城市,持續的防疫措施及長期與內地隔離,經濟自然大受打揧。港人僅以自身角度出發,便一直認定內地也因防疫措施而「五勞七傷」,需要盡快「通關」。但想深一層,內地經濟不景氣的成因有很多,除了早前中央整頓內房商之外,近日的俄烏局勢緊張及美國加息才是主因。就算內地與世界重新「通關」,絕對不見得會有任何經濟得益。

• 「二十大」之前,正是「十一假期」。內地各省市一直可以互通,假期後總會有疫情反彈。就算內地打算「通關」,亦不可能在疫情反彈的時候宣布。此外,冬天臨近,不僅是流感季節,且再有新變種病毒出現。內地於這兩年半以來,一直成功實行「動態清零」,就算要忽然改變大方向,何不過了冬再算?

衞生防護中心預料,本港下星期將進入流感高峰期。
衞生防護中心預料,本港下星期將進入流感高峰期。

筆者認為,這些傳言並不可信。此外,萬一傳聞孰實亦並不值得我們高興。若港人把病毒帶入內地,後果將會是非常嚴重。港府絕對不應該在自身尚未清零的情況下要求與內地「免檢通關」。

最後,在環球疫情依然嚴重的情況下,香港理應重新檢討防疫大方向。香港實行「0+3政策」後,大家得到了什麼?就是一班紈絝子弟,開開心心的搞幾場國際盛事;再加上一眾小市民可以到日本旅行。然後呢?

文:寒柏

學研社成員,從事金融業,亦為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