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薪不如減薪 早作謀劃抗經濟危機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6日致函香港公益金,附上她和所有政治任命官員,包括各司局長、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各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共44人一個月薪酬的支票,捐出共10,805,250元款項,展示管治團隊與市民同心抗疫。林鄭捐薪抗疫,固然是善舉,但捐薪不如減薪,目前疫情有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很有可能對香港造成更深、更遠的影響,特首和高官有必要進一步考慮帶頭減薪,帶領社會大眾共度時艱,並積極謀劃下一步的措施,保住香港的經濟、民生。

新冠肺炎疫情對香港整體經濟造成嚴重打擊,飲食、零售、旅遊業等多個行業已經出現倒閉潮,許多公司亦裁員減薪,情況堪憂。進入三月,疫情雖然在內地稍為穩定,但在日韓和歐美地區卻又趨於嚴重,疫病已出現全球爆發的趨勢,而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已經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體現出來。

香港作為外向型的小型經濟體,必然會受到更為嚴重的影響,假如疫情未能受到控制,未來一段時間,香港的經濟將會出現比目前更為嚴重的情況,而市民的生計將會受到影響。

政府早前透過成立300億元的「防疫抗疫基金」,協助一部分受打擊最大的行業度過難關,同時財政司司長亦在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推出多項措施,包括全民派發1萬元,紓緩市民面對眼前的困難。這些措施雖可助市民和各行各業應對困難,但只能起短期的效果,如果疫情進一步持續,並且全球擴散的話,香港將再次遭受更為沉重的打擊。

財政司長動用的這筆過千億元的財政支出,來自政府多年來財政盈餘的儲備。在香港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情況下,動用盈餘紓解民困自然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是,假如疫情延續,經濟發展受到嚴重打擊,政府的財政收入必然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只靠派錢紓困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政府須從更多的方面,開源節流,以保財政穩健,以及保障經濟民生穩定。

在抗疫期間,立法會剛通過公務員加薪的議案,這項議案在去年提出,受拉布影響拖延至今,但「通過不逢時」。正當全港市民都遭受疫病影響,收入減少,生計受到嚴重影響之時,政府公務員卻加薪,產生的感覺和社會效應可想而知。與此同時,新加坡的政府高官帶頭減薪,兩相比較,也令市民對特區政府產生較為不良的觀感。可能是受社會輿論的影響,林鄭在新加坡公布高官減薪一個月後,帶頭捐出一個月工資,並最終聯同44位問責官員一同捐出一個月薪金。

但捐薪不如減薪。從政府的整體財政支出看,經濟預期將會出現一段時間的負增長,但政府的各項支出有增無減,政府官員帶頭減薪,才是有承擔的表現。在高官的帶動之下,行政會議、立法會、區議會的開支均須有所調整。政府公務員則須依據實際情況作出調整,在前線抗疫的醫療、衞生部門的工作人員,以及協助維護治安和社會穩定的紀律部隊,因服務需求提升,工作量增加,應保留甚至提高薪酬,而高級公務員則可考慮跟隨問責制高官作出適當地下調,以帶領社會共度時艱。

除此之外,政府更須從積極的層面,推出更長遠的政策措施,以應對在內地旅客大幅度下降的情況下、以及全球經濟貿易放緩的情況下,香港應如何解決經濟發展問題,如何解決民生問題,以保持社會穩定發展。

疫病全球化的衝擊非同小可,林鄭及政府高官不能止於捐薪,而應該因應疫情和社會形勢的發展,及早作出全局考慮,帶頭減薪,並制定良策,應對危機,解決困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