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二月通關在望 須堅持防疫措施不可鬆懈

香港本地疫情有所緩解,社會上渴望早日恢復與內地通關的呼聲越來越高漲,現在終於有較明確的正面信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5日)早上,在一個論壇致辭時表示,期望明年二月可以恢復有規模的通關。恢復通關意味着市民渴望的恢復正常日常生活的願望又邁出了一大步,現時雖然有進展,消息令人振奮,但切不可大意,香港防疫任務仍然艱巨,市民也須忍耐,只有忍受一時的不便,才能換來抗疫的最終勝利。

林鄭在致辭時表示,明白香港各界熱切期盼免檢疫通關,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昨日亦發出積極正面的信息,雙方的討論、專家的對接均有良好的進展,希望很快可以真正為香港居民帶來好消息。她又表示,現時內地到香港免檢疫已落實,包括回港易和來港易計劃都已順利落實,前者已安排接近3至4萬香港居民回港,而來港易亦有超過1萬多的非香港居民可以免檢疫來港。

在新冠疫情的防疫抗疫過程中,香港與內地採取不一樣的對策,內地從一開始就採取較嚴格的「清零」措施,並且取得顯著的成就,是全球抗疫最成功的國家。在「一國兩制」之下,也由於香港特區的特殊情況,香港並沒有完全跟從國家的防疫政策措施,而是採取較為寬鬆的做法。回顧整個防疫抗疫的歷程,香港特區的表現總體上不能說做得不好,雖然其中也曾經出現過疏漏,導致幾輪本地疫情,但在專家、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之下,疫情沒有進一步擴大,但與內地的防疫水平仍存在較大的差距。

疫情對社會經濟民生帶來極為嚴重的影響,香港與內地關係緊密,許多家庭因為封關的措施,而長時間分隔兩地,苦不堪言。此外,亦有不少市民須經常往返內地工作、經商,封關不僅帶來不便,甚至會影響生計。而本地的經濟也與內地緊密相關,若未能恢復正常通關,旅遊、零售、飲食等行業就不可能真正復甦,而這些行業牽動着千萬計家庭,對社會民生極為重要。

近幾個月來,香港一直保持本地個案清零,疫情稍有好轉,社會上渴望及早與內地恢復免檢通關的呼聲也不斷上升,特首和特區政府雖然多番努力,包括多次籍與中央領導人會面的機會,反映民意,希望能盡早通關。

中央關心香港,9月26日特區政府與內地專家舉行第一次對接會議後,特區政府在防疫方面推出一些新的措施,包括進一步推動疫苗注射,取消大部分的豁免群組,以及進一步推動落實強制執行「安心出行」的措施。毋庸諱言,一些防疫措施確實會為市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一便,尤其是對使用智能手機有障礙,以及行動不便的長者,會造成一些困擾,也有可能引起一部分市民的埋怨。但是,這些問題並非完全不能解決,只要政府再加一點努力,優化措施,市民增加一點忍耐,以小小的不方便,換來整體上逐步恢復正常生活的便利,就可以解決問題。

事實上,特區政府的這些措施已經起了較好的效果,不僅香港本地防疫成效將更為牢固,同時也得到中央及內地的肯定和支持。11月2日,特區政府與內地專家舉行了第二次對接會議,傳來好消息。國務院港澳辦發言人會後表示,「我們注意到,在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疫情防控取得了積極成效,實現了動態清零的目標。」又說,「可以說,雙方正相向而行,兩地恢復(正常)通關的工作正有序推進。」

由此觀察,只要堅持現行的各項防疫措施,並且進一步優化改良,減少對市民帶來的不便與影響,恢復與內地正常通關指日可待,市民大眾應支持特區政府的這些措施,齊心脅力,做好防疫抗疫。
做好防疫工作,是恢復正常通關的前提條件,更是保障本地居民身體健康,保障本地經濟、民生發展的基本要求,有利於防疫抗疫的措施,必須一以貫之,持續地堅持下去。特區政府須汲取前一階段防疫出現漏洞的教訓,絕不能在稍有成效之時,又放鬆防範,導致出現漏洞而功虧一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