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惠寧出掌中聯辦 中央治港思路轉變

(中通社)
(中通社)

1月4日,國務院任命駱惠寧為中聯辦主任,免去王志民的中聯辦主任職務。中聯辦主任屬中央治港工作的重要崗位,回歸後,包括駱惠寧在內,中央共委任了六位中聯辦主任,而前五位主任的委任,從他們的過往的簡歷背景中,都可以看出中央因應香港當時的需要,選任官員,從中可以看出中央的治港思路。這次委任駱惠寧為中聯辦主任,明顯與過往不同,從中是否也反映出中央治港思路已經有了一些變化?

在駱惠寧之前,回歸以後的五任中聯辦主任,主要來自外交、廣東省、中央部委幾個系統。首任中聯辦主任姜恩柱來自外交系統,回歸前曾任中國駐英大使。1997年7月,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姜恩柱出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2000年1月,新華社香港分社改為「中聯辦」,姜恩柱成為首位主任。香港主權移交,以及回歸之初,首要是處理好平穩過度的問題,其中涉及中英關係的事務,姜恩柱出任首任中聯辦主任,順理成章。

姜恩柱之後,由來自廣東省的高祀仁接任。廣東與香港接鄰,改革開放以後,港商進入內地,首選同聲同氣,文化習俗相近,人緣相親的廣東省。香港市民中,絕大部分來自廣東,或與廣東省有親緣關係,粵港兩地關係緊密。因而,廣東省的地方官員是內地官員中接觸香港最多,也最了解香港。

高祀仁任內,香港發生許多重大事件,其中發生在中聯辦的事件,包括2003年發生的,時任中聯辦秘書長的蔡小洪涉嫌受賄出賣國家機密案。秘書長位列中聯辦的領導班子行列,蔡小洪涉間諜案反映出中聯辦的內部人事管理出現了問題。於是中央調派原在中組部部務委員兼幹部一局局長彭清華來港,任中聯辦副主任,彭清華並在高祀仁離任之後接替為中聯辦主任。

彭清華任內,香港內部有關雙普選的政制安排的爭拗日顯尖銳,香港事務的焦點問題在於如何正確理解《基本法》和「一國兩制」,2012年,讀法律出身,並長期在港澳辦工作的張曉明被任命為中聯辦主任。

張曉明任內,發生了2014年的非法「佔中」運動,中央於2017年委任王志民任中聯辦主任。與張曉明相比,王志民的個人作風較圓潤通融,而王志民上任後,亦提出中環西環「行埋一齊」,更主動到立法會接觸不同背景的立法會議員,並開放中聯辦讓市民參觀,聯絡社會各界。

現在,中央委任駱惠寧為新任中聯辦主任,接替王志民。從駱惠寧的個人簡歷看,他是知青出身,1985年至1995年,整整十年時間,他在安徽省外經貿委工作,由副處長升至副主任。其間曾往安徽大學外語系進修。後來,在安徽省由省政府副秘書長升至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2003年調任青海省任省委副書記,2010年升為省長,2013年升為省委書記。2016年調任山西省委書記,直至2019年11月31日,年屆部級幹部65歲的退休年齡,獲任命為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但這項任命僅一個月,又被委任中聯辦主任。

這次的中央委任駱惠寧,明顯有兩點與往常不同,故格外引人注目。其一,駱惠寧已過部級幹部65歲的退休年齡,而且,此前剛轉任全國人大,這在內地官場被視為退休前的過渡性安排。這說明任命駱惠寧是不足一個月內的決定,而非早有部署。而破格將一位已退休的官員委以重任,其中必然會有特別的原因。

其二,駱惠寧過往的工作經歷主要是內陸省份的地方官員,與香港幾乎沒有關連,即使曾在安徽省外貿廳任職十年,熟悉外語,但似乎亦不足以成為委派來港出任要職的有力依據。而中央一改過往的慣例,在外交、廣東省和中央部委的官員系統外,另找人選出任中聯辦主任,是否另有深意?其中是否也反映出中央治港思路發生了轉變?

駱惠寧走馬上任,香港正處於多事之秋,除了止暴制亂,應對外國勢力干預,還要的是處理好香港內部的深層次矛盾,可謂任重道遠。而香港亦期待着新的中聯辦人事任命,能為香港帶來新的路向,走出困境,重回正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