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長陳茂波形容未來本港經濟的挑戰,比「沙士」疫情後更大,他解釋,本港當年能受惠於中央政策支持,以及外圍經濟環境好,經濟可以迅速反彈,但現時面對中美摩擦升溫、外圍經濟不景,本港要有足夠儲備維持金融穩定,因此未來的支援措施,需要做出適當的理順和調整,要將資源用得更精準。


陳茂波在網誌撰文指出,過去兩輪防疫抗疫基金以及紓困措施,已經令本年度的預算赤字增加至近2900億元,財政儲備驟降至8000多億,相當於約13個月政府開支,儲備水平和2003年「沙士」疫情後差不多,政府要預留力量,應付日後疫情反覆所帶來的財政需要。
他又表示,政府問責官員,將會在本星期接受病毒檢測,亦呼籲各企業和商會鼓勵員工參與全民檢測,指檢測可以中斷社區的隱形傳播鏈,令本港恢復經濟活力,日後可以有條件恢復往返内地、澳門,以及透過旅遊氣泡安排,讓市民離港旅遊及公幹。
本港食肆周五已恢復晚市堂食、部分處所可以恢復營業,陳茂波說,有關措施是為社會及經濟活動鬆綁的第一步,待隱形傳播鏈中斷,政府與市民做好防疫及環境衛生,才可最大程度回復昔日自由出行及照顧家庭的日常生活,為經濟改善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