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大灣區護士交流計劃 第二批共100人最快年尾來港

醫管局早前推出「大灣區專科護理知識交流計劃」,在兩年內分三批邀請300名廣東省護士來港交流,其中首批70名護士4月已經抵港,第二批共100人亦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來港,醫管局正與廣東省衞健委商討安排。而首批廣東省護士獲安排到各個聯網的內科及老人科病房參與臨床交流,預計今年底完成首批實習,當中有參與計劃的護士指,與病人在言語溝通方面沒有困難,更可以與病人「同聲同氣」。

醫管局透露第三批共130位廣東省護士將來港交流。(資料圖片)
醫管局透露第三批共130位廣東省護士將來港交流。(資料圖片)

醫管局指,已經來港的內地護士,要先完成80小時網上理論課程,來港後在導師監督下,參與內科及老人科病房的護理工作,包括為病人評估,傷口護理及健康教育等,完成每周專科實習44小時。當局又指,法例要求內地醫護不能獨立工作,需由本地醫護一對一指導。

醫管局亦安排了幾名首批今年四月已抵港的廣東省護士及本地護士與傳媒見面,伊利沙伯醫院病房經理(內科)黃美玲指出,參與計劃的內地護士都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與病人及同事溝通沒有隔閡,而且兩地醫療程序有很多共同點,例如會使用同一款高氧治療儀器,因此兩地護士很快就合作無間。以伊利沙伯醫院為例,她坦言該院的工作非常繁忙,內地護士的加入是本地護士及病人的福音,形成三贏局面。

 

其中一名參與計劃來港的廣東省中醫院護士楊敏菲,現時在伊利沙伯醫院內科病房提供服務。她表示,自己能說流利粵語,與病人「同聲同氣」,又認為香港的醫院環境與內地基本上亦相似。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護士劉佳麗則在沙田醫院進行交流,她表示,了解到香港老年科護士會為長者制定個人化護理,值得內地借鏡,她亦向香港護士分享內地的居家養老模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