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謎團】(1)「球衣風波」引發熱議 理大專家解構運動衣設計科技

今屆奧運,港隊獲得空前佳績,而當中在羽毛球代表伍家朗身上發生的「球衣風波」,令大家都變成了「球衣專家」。

真正的專家,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及紡織學院」副院長葉曉雲博士表示,伍家朗先後穿着的兩件球衣雖然布料不同,但對表現影響未必太大,不過,運動衣確有室內和室外之分。

在疫情之下,市民無法到外地旅行,多數都留在香港行山做運動,專家提供了一些衣服選購的貼士;另外,她更提醒各位運動愛好者,全棉雖是優質衣料,但並不適合做運動。

文:羅偉健 圖:黃冠華

伍家朗改穿有區徽的FILA綠 白色球衣出賽,全身濕透。 (港台圖片)
伍家朗改穿有區徽的FILA綠 白色球衣出賽,全身濕透。 (港台圖片)

今年出戰東京奧運的伍家朗,因為與球衣贊助商YONEX合約出了問題,他穿了無區旗的Lululemon黑色球衣出賽,惹來政治爭議。之後的一場比賽,他改穿了有區徽的FILA綠白色球衣,透過電視鏡頭,見到他全身濕透,且球衣顯得「黐身」,據網民觀察,那是一件網球球衣,並不適合羽毛球運動員。

不同布料影響未必太大

葉曉雲認為,雖然兩件球衣屬不同牌子及設計,採用的質料也不同,但對運動員表現影響未必太大,特別是專業級運動員,更何況是奧運級別的選手。

不過葉曉雲也同意,穿網球衣打羽毛球情況不理想,因為網球是戶外活動,衣服上要求有防曬物料,與室內運動的球衣有分別。在比賽畫面中,葉曉雲亦看到伍家朗全身「濕晒」,她這樣解釋:「身上水分被球衣吸完後,球衣變到好濕,這意味着衣服沒有有效地將水分排出。總括而言,那件運動衣的吸濕排汗功能不是太好。」

葉曉雲接觸過Lululemon那件球衣,她分析說:「它排汗位,即是背部及胸口位置,布料結構上窿比較大。衣服下面不是最貼身部位,窿就比較細,這樣布料會有兩種不同組織,符合到如果出汗多,水珠要排出身體外的要求,幾有效。」

最難製造的運動衣, 大都與速度有關。
最難製造的運動衣, 大都與速度有關。

運動衣物料人造纖維為主

現時市場上大部分運動衣,多數是人造纖維。
現時市場上大部分運動衣,多數是人造纖維。

「現時市場上大部分運動衣,多數是人造纖維,但人造纖維有不同成分,比如我們常見的Polyester(聚酯纖維)、Nylon(尼龍),這些都是運動衣比較常見的材料。」

葉曉雲解釋,不同運動性質的衣服,要求並不一樣,比如有些運動衣需要緊身一點,自然希望要有彈性、彈力,以及回彈力好。這樣的話衣服會添加一些彈性纖維,比如Spandex(氨綸),雖然都是人造纖維,但會因應不同需要而作出調整:「比如一樣用聚酯纖維,但有些可能用Microfiber(極超細纖維),即是超幼細人造纖維,比正常細好多,無論是聚酯纖維或尼龍,都可以做到超細纖維。」

無論是纖維的粗幼度,或是橫切面的處理方式,都影響布料的吸汗功能。葉曉雲說,一般纖維橫切面是圓型,但為了增強吸濕排汗功能,一些運動衣會採用較特別的纖維橫切面,例如斷狀或四葉草型。

綿質衣服不宜穿着做運動

葉曉雲認為,運動衣最好是 可以盡快將汗液排出身體, 令身體保持乾爽。
葉曉雲認為,運動衣最好是 可以盡快將汗液排出身體, 令身體保持乾爽。

炎炎夏日,很多人喜歡穿綿質衣服,因為是天然纖維,手感好之餘,出汗之後也會吸收水分,令人覺得沒有那麼潮濕,身體感覺比較舒服。對此葉曉雲並不同意,她認為做運動穿綿質衣服不是最佳選擇,因為綿是吸水纖維,吸水之後不容易乾,衣服亦會變重,水分散失不夠快。

葉曉雲認為,運動衣最好是可以盡快將汗液排出身體,令身體保持乾爽。現時的運動衣多數用人造纖維,特點就是不會吸濕:「如果你倒水到人造纖維表面,它不會像綿一樣,一『索』就『索』晒。聚酯纖維或尼龍造的布料,你流了汗,纖維不會吸收。」而遍布布料上的小孔,則可以發揮讓汗水較易蒸發的作用,令身體感覺乾爽。

戶外運動須有防曬功能

運動衣亦會視乎適用於室內還是戶外,而有不同設計。葉曉雲解釋,一些戶外運動比如高爾夫球或網球,由於運動員長期要在陽光下曝曬,因此衣料的防曬功能是其中一樣最重要的考慮。適當的物料可以保護到皮膚,不容易被曬傷。衣服也講求防曬係數(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 UPF),通常去到UPF30就可以,可以將皮膚被曬紅的時間「延長30倍」。如有特別需要,布料亦可做到UPF40或50。室內運動自然不需要防曬功能,只要注重吸濕排汗就可以。

如果將室內和戶外衣服調轉用,會有影響嗎?葉曉雲說:「如果你穿了一件打高爾夫球的衣服去做室內運動,它本身是防曬,如果防曬級數是UPF50,那麼有機會是做了一些特別UV Protection (紫外線防護),可能沒有那麼吸濕排汗,或者有一些防曬物料是室內不需要的,多出來的功能就沒有必要。」

鯊魚戰衣融合高科技研發

國際游泳總會宣布2010年 起禁絕高科技「鯊魚戰衣」。
國際游泳總會宣布2010年 起禁絕高科技「鯊魚戰衣」。

各種運動五花八門,每種運動衣要求都不一樣。葉曉雲說,最難製造的運動衣,大都與速度有關,因為要求物料能減低阻力。比如游泳衣會要求減低水阻,單車會要求減低風阻。

葉曉雲形容這些講求速度的運動,連衣服也屬於重要裝備之一,所以往往會投入高科技研發。她以當年美國泳手菲比斯的「鯊魚戰衣」為例,之所以叫「鯊魚戰衣」,是因為研究人員抽取了鯊魚鰭上的組織去檢驗,再根據鯊魚鰭的結構,仿製成布料。

根據資料,「鯊魚戰衣」的面料由超輕質纖維材料製成,具有吸水量少、速乾能力高、貼合性強等特點,可以將水阻降低10%,運動員氧氣消耗量減5%,從而減輕運動員在比賽中的體能消耗。運動員穿上這件泳衣後,加強了身體流線型,有助他們在水中保持更長時間的最佳姿勢,從而得到更快的游泳速度。

泳手採用了這種一件頭「鯊魚戰衣」後,竟「瘋狂」地刷新世界紀錄。單是2008年北京奧運,游泳項目就產生了25項世界紀錄及65項奧運紀錄,全年合共產生108項世界紀錄,亦引致FINA(國際游泳總會)宣布2010年起禁絕高科技「鯊魚戰衣」,並訂明泳衣物料必須為紡織物,採用天然或合成物料製造。男泳手泳褲長度只能從肚臍到膝頭,而女泳手泳衣就不得遮蓋頸及膝頭,且不得使用拉鍊等等。由此可見,高科技物料對運動員成績影響有多大。

專項運動衣製作需時逾年

一件運動衣若能夠令運動員有好表現,自然錦上添花;但若因為衣服問題而導致失準,以致背後訓練的努力全部付諸東流,就令人感到不值。要為運動員設計衣服,絕對不能馬虎。

由無到有製作一件運動衣,葉曉雲透露起碼要一年。她以之前理大為亞運會划艇運動員設計的運動衣為例,運動員要坐在艇中進行運動,由於需要運用全身肌肉力量,背部微曲、四肢大幅伸展;上肢手臂、腳、背和肩膀都有獨特動作,並須不斷重複同一划槳動作,因此剪裁時要盡量配合運動員的坐姿和動作。例如要加大運動服腋下位置的剪裁,減少表面縫合,以保持運動衣內面平滑,避免摩擦運動員皮膚,影響划艇表現。

綜合各項要求,划艇運動衣的布料須具彈性、透氣、耐摩、散熱、吸濕排汗及防紫外線等功能,務求讓運動員有貼身舒適的感覺。另外,由於賽艇運動員出賽前要量體重,所以除了重視稱身舒適外,布料還要輕盈超薄。

理大曾為亞運會划艇運動員設計的運動衣。
理大曾為亞運會划艇運動員設計的運動衣。

洋紫荊區徽製作十分嚴謹

根據划艇運動的特定要求,理大團隊又要制定衣物的測試標準,包括:防紫外線、濕度控制、輕巧、防褪色、柔軟度和耐用性等等。在各項要求都滿足之後,團隊最終成功研發出一套包括背心連短褲、T裇的高性能運動服。

完成以上各項程序後,團隊就開始因應每位運動員的體形去度身製作運動服,而樣本出來後還要試身,不舒服的地方要改,製作出合身的樣本後,就會給運動員去練習,測試衣服會否出現變形變鬆等情況,如果不理想的話自然要再作調整,最終版本往往需時逾年才可落實。

由於運動衣是為香港代表隊設計,因此衣服上的區徽製作也十分嚴謹:「顏色選取或者繡花要好細緻,之前同事試過繡洋紫荊,可能繡花機密度不夠幼細,花瓣不尖就不夠靚,後來見到成品真的不行,又要改個繡花,畢竟是區旗區徽,整個過程(完成運動衣製作)起碼一年。」

最後,新運動服較之前所用的那一套輕了0.2公斤,除有助運動員減輕負重外,多出來的「空間」亦可讓他們進食更多補充能量的食物。

66261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