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得年輕,真的會成為事業上的障礙,尤其在內地工作。我跟同年紀的人相比,對方會長得『焦急』點(內地用語,即樣子比較成熟)。」自言Baby Face的莊家彬笑說,在事業發展上他的確很年輕,今年38歲已接手了家族企業莊士集團。十多年前,他踏足內地打理家族生意,至今走遍大江南北,名副其實是個「中國通」。下一步,他揚言要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打破家族房地產企業的枷鎖——一於要「搞創科」。
文:潘翠華 圖:黃冠華
逾半世紀歷史的莊士集團,一直以房地產和金融投資為主要業務,是香港投資發展中國房地產的先驅。但莊家彬的最新部署,是要在已有的基業上,投資新興產業,特別是創新科技。
「這幾年我投資了很多,在杭州都投了兩三間(創科公司),甚麼板塊都有,區塊鏈有關的、大數據有關的;醫療、健康、旅遊、生活有關的都有。我們想做個Profolio(投資組合),不是看甚麽地方去投,是看公司本身。」
貿易戰因緣際會初嘗甜頭
轉型投資創科,可行嗎?可能大家頭上都有很多問號。香港商界投資的金科玉律,一直是「High Tech揩嘢、Low Tech撈嘢」,即是投資高科技容易血本無歸,不如將資金用於股票、房地產炒賣更搵錢。但莊家彬說,他在創科這塊新天地上牛刀小試,已初步嚐到了甜頭。
「最有趣的一件事,是之前投資的一間公司,做互聯網支付相關行業。後來我告訴那公司的負責人,他是中美貿易戰的大贏家。因為貿易戰下,很多公司對前景都很迷惘,覺得生意難做,但他做的行業卻因為國家要開放金融板塊,譬如開放牌照、權利予外國信用卡公司在中國做結算,恰好他跟這間公司有合資,便從中得利,令公司價值翻了近一倍。」(註:此前國家不允許外資企業涉足結算業務,必須使用由中國各家銀行聯合設立的銀聯結算系統。去年4月,美國運通獲批成為首間進入內地做清算和結算內地銀行卡交易的公司。)
他再舉個例說:「有些公司,我們投資了之後,我們在B輪(融資)投下去,但到了C輪(融資)忽然有間很強的公司也投進去,忽然之間前景就更加好了。」
家人支持毋懼大膽嘗試
莊家彬說,香港經濟長久以來近九成倚賴金融地產,但現在氣氛經已轉向創科企業:「以前很多創業,是靠Business Model(商業模式)主導,但我覺得這方式未來會越來越難走。未來創業真的要靠技術人才,或者靠一個科研成果、一種新藥、一項AI(人工智能),或者一個Coder(編碼器)。」
他坦言,不少傳統家族企業思想比較守舊,幸好父親莊紹綏是個開明的人,給予他很多自由作新嘗試:「不過都需要磨合期和時間沉澱,始終我們是做地產和工業起家的一個家族。」
莊家彬是家中長子,對下還有兩弟一妹,四兄弟姐妹現時都在集團裏工作:「家蕙(二妹)負責文化產業;家豐(三弟)負責酒店、建築;細佬(家淦)負責金融產業。」雖然各自分工,但有商有量,合作無間。
「我和家人全部都好八卦,甚麼都喜歡知,我們有很多個Whatsapp群組,常常互相分享意見。」對於集團投資創科市場,家人都一致支持。
充足資金整合香港內地資源
創科不是莊士集團老本行,但集團有的是資金,可以做投資者和聯繫人角色,整合香港與內地不同持份者的資源:「譬如我認識一個廣州教授,可以介紹他和香港教授合作,創造出一樣很強的東西。」他說,其實香港不少大學都有很好的科研成果,但欠缺途徑將成果商業化,最終只能封塵於學術報告內,他覺得很浪費。
莊家彬認為香港絕對不缺人才,去年某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公布「2019年世界大學排名」,本港7間大學都榜上有名。創科方面,科學園有不少「獨角獸」(即市值達10 億美元的公司),數碼港也有很多做新材料和醫療科技的公司。他反而覺得,香港最缺的是市場,而大灣區有6,700萬常住人口,有市場、有產業鏈,剛好可以填補香港不足。
他舉例:全中國最大五間做人工智能的公司,其中一間「商湯科技」是由香港中文大學的教授湯曉鷗跟大學的團隊所創立,專做人臉識別、圖像分析、自動駕駛、擴增實境等。做人臉識別最重要的是大數據,以製造不同場景作分析。可惜香港人口不夠多,所以湯教授決定在科學園設立總部,但就往內地大展拳腳。
支持填海發展智慧城市
「內地雖然起步慢,但很多東西都是『彎道超車』。以付費模式為例,內地由現金支付開始,很快地跳過了信用卡支付,直接跳到互聯網支付。」莊家彬認為,這是由於內地跟香港的政策不一樣。
「內地政策是一開始不會管,讓你先做,到了一個時候,市場會自己做整合,本來10間變成5間,到發生了情況才管。這會有很多創新的東西出來。相反,香港是我們要做這件事,我們需要討論,討論了一次、兩次、三次之後,這個議員說不行,那個議員又反對,到最後就算通過了,但潮流經已經遠去。」
以政府發展「明日大嶼」計劃為例,莊家彬說:「其實我是支持(填海)的,你說開發棕地、回收高球場,但『片區開發』是不一樣的,尤其是我們現在想做Smart City(智慧城市);新的Technology Hub(技術中心),無一個新的整體規劃,不會做得好好。你說填海造價高?又不是要一日內支付,況且到時裏面肯定有些土地會拿出來賣。當政府想做,但又被議員綁手綁腳,做不到。」
儲足「彈藥」進軍大灣區
莊家彬認為,其實香港人有很多發展機會,但是要調節心態:「如果香港人只看香港,死硬啦!如果永世不跨境去大灣區,你真的會失去很多機會。」他說,近來他跟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生意人見面,當中絕多都看好大灣區,還計劃將公司總部放在香港:「因為『盲中中』去內地的話,他們會『水土不服』,語言、思想難接軌;香港中西薈萃,透過香港進去會相對好一點。」
同樣地,莊士集團本來擁有三間上市公司,近年將內地投放的資源重新調配整合,儲夠「彈藥」積極部署進軍大灣區。前年將其中一間上市公司,從事印刷的勤達集團售出,再一步步將莊士中國的總部由北京遷回深圳。他認為,深圳是一個移民城市,能聚到年輕人才。
「始終我們看好大灣區的發展前景,無論經濟氣氛、文化,和香港都比較相近,管理上都比較容易。現在高鐵開通了,我去廣州辦公室、深圳辦公室,一日可以去幾個點。」
莊家彬指,他對大灣區內的「孵化器」(即初創企業培育基地)最有興趣,未來想逐一參觀,尋找合作空間:「前海有夢工場,深圳有好幾個,龍崗、羅湖、南山,廣州有天河之家,有民營的、有政府牽頭的,越開越多。」他說,港府早前推出新政策,讓港企資金「過河」到內地,為在內地創業的港人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會。
招納學界菁英助學生早尋商機
身兼香港菁英會主席的他,亦致力提供機遇予香港青年。該會向來只有政商名流才能參與,莊家彬擔任主席時,適逢該會10周年,他便破格成立了「學界菁英」,讓學生也能加入菁英會,從中尋找商機。他認為成果相當不錯:「學界菁英的第一屆主席是位科大生,現在他已經創業了。」
對於有部分香港年輕人拒絕回內地,甚至拒絕承認自己是中國人。莊家彬不點名批評某些傳媒報道偏頗,刻意放大兩地矛盾:「可能中國13億人口,只有一個人做(壞事),寫到好似13億人都會這樣做。」應如何說服這班年輕人?莊家彬說:「沒辦法了,只有他們真的進去(內地)看看。」
文化差異內地生活易鬧笑話
「孵化器」、「彎道超車」、「長得焦急」⋯⋯這些內地潮語,港人都未必認識,但對早年赴笈海外再回流,打理家族生意的莊家彬來講,卻瞭如指掌。不過,當初的他,亦是對內地文化一竅不通,更差點鬧出笑話。
「最初畢業回來,最簡單,你看到一個市委書記,以為書記真的是『書記』,不知道書記是最大的。」他說,好彩當時跟公司的同事一起去,同事都會提醒他,免得失禮人。他說:「多年來到內地工作,最花時間是跟內地官員打交道,了解內地制度運作,政府部門如何黨政分開,都要慢慢去摸索。」
長沙收地一夜間湧現18墳頭
中國地大物博,奇人異事多不勝數。講到在內地最深刻的經歷,是向農民收地:「人家都說農民最叻不是種菜,是種墳、種屋。」
話說十幾年前,公司在長沙投資一塊地,而當地政府將土地拍賣之前,要從農民手上買地,按地上建築物的面積來賠償給農民。誰知收地之際,地上一夜之間竟多了18個墳頭,令莊家彬傻了眼,最後唯有賠錢給種墳的人了事。
又有一次,公司無端端收到一封來自湖南軍區的信,說懷疑公司從事間諜活動,要當地的職員接受調查:「其實只是我們的職員用的對講機頻道出了問題,最後要找中聯辦來協調,解釋清楚便解決了。」也有試過公司職員被自稱是「地膽」的惡霸毒打,甚至封掉銷售中心;也曾有無良判頭踢契,總之香港不可能發生的都發生了。不過莊家彬補充:「現在內地已文明了很多,好了很多。」
內地「叻人」香港比不上
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莊家彬至少去了30個,他形容每個地區各有特色,方言、食物、文化各有不同:「如果放在歐洲,就像是30個國家。」在到過的地方中,他最喜歡杭州:「一方面是創科城市,阿里(阿里 巴巴總部)在那裏,很多互聯網公司和初創企業。另一方面(杭州)又是旅遊城市,很多漂亮風景,很深的文化底蘊,是一個好正的混合體。」
他也非常享受內地生活的便捷:「基本上可以足不出戶,想要甚麼都可以,試過凌晨兩、三點忽然很頭痛,(用手機)嘟幾下便有人送藥過來,只需半小時。又試過忽然想吃水果,嘟幾個橙就有人送過來,運費都很便宜。」他還很享受在天津騎共享單車去開會:「那裏還有共享汽車,不過我未試過。」
「中國通」直呼:「我親身經歷,看到的、做到的事,(內地)有些地方的居住環境、消費飲食,仲精彩過香港。內地沿海地區其實很文明,有些人叻的程度,香港比不上。有時我都在想,為甚麼內地有咁多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