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協作】(3)告誡北上青年律師 勿存高高在上心態

  在中港融合下,陳永良讀普通法出身、具西方教育背景,兼又熟悉中國文化,理應具備事業發展優勢,但他回看2001年,剛到內地工作之初,當時無論自己心態還是對內地的看法,都與現時很有大分別。

  「當初初到埗,心情戰戰兢兢,對政府部門、架構、職級,特別是官場禮儀都搞不清楚,恍如要重新學習。不過,只要你有心去學、細心觀察,不抗拒內地事物,其實很快便能適應。」經過頭兩年「學習期」,陳永良已掌握到竅門:「很幸運,當時我是部門主管,有幾個本地人下屬,其中一人是律師。有關中國法律條文、細節、實際操作,基本上他們可以搞掂,所以沒有太大適應問題。」陳永良告誡香港律師,切勿看不起內地同行:「你自己並不是高高在上,代表歐美和西方文化的『買辦』,千萬不可以有這種心態。」

考取灣區執業試 為新一代起示範作用

陳永良律師已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
陳永良律師已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
陳永良與位於南沙的聯營律師事務所,在疫情之下仍不時視像開會。
陳永良與位於南沙的聯營律師事務所,在疫情之下仍不時視像開會。

雖然在內地發展多年,但陳永良今年才決定首度應考並通過了「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背後原因之一,是希望鼓勵新一代北上開拓:「看到國家政策,真是很想推動各行各業到大灣區尋找機會。我亦想以身作則,讓年輕同事看看,即使我年紀比較大,也不怕辛苦去考,希望為他們起到示範作用。」

陳永良期望,「大灣區架構」可以發展下去,香港律師不但可以藉此機會,多去學習內地優勝之處,例如數碼化管理律師行等流程,更可以將本身的經驗以及對國際方面的視野帶到內地,與內地同行分享。

灣區執業試第二年舉辦 港澳律師同受惠

譚雪欣律師處理過不少中港跨境房地產相關的法律事務。
譚雪欣律師處理過不少中港跨境房地產相關的法律事務。

雖然香港已回歸25年,但譚雪欣認為,中港民商事規則的銜接仍在起步階段,例如「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這個便利港澳法律界的試驗計劃,至今才舉辦了第二年。
今年譚雪欣的執業年資剛滿五年,剛符合應考資格:「急不及待去應試,原因是這個試點暫時只有三年,三年之後方向會怎樣?現時大家都不清楚。」結果她幸運地趕上這班車,順利通過執業試。

譚雪欣主力從事房地產交易,處理過不少國內房地產相關法律問題,又要應付越來越多內房客戶來港買地發展:「今時今日很多時已非『買磚頭』,通常是物業由上面的公司或控股集團持有,所以較多情況是內地資產物業或土地,上面牽涉到香港、內地或離岸公司。」因此,整個交易隨時牽涉香港、內地及外地的法律和相關文件。

帶着普通法訓練,跑上內地這個法律環境完全不同的地方,大灣區執業資格有利於譚雪欣的專業發展:「香港律師的優勢就是國際視野和彈性,如果你本身熟悉香港法律,同時又有大灣區執業資格,意味你也熟悉內地法律,之後不論去內地律所掛牌,還是與內地律師合作處理跨境交易,會更加遊刃有餘。」

顧慮收入不穩 建議設實習計劃「儲經驗」

譚雪欣強調,大灣區確實是一個「藍海」,即一個尚未發展、競爭少、充滿潛在發展機會的新興市場。但這片「藍海」對香港青年律師而言,卻仍然有不少現實考慮。

「坦白說,(香港青年律師)花了如此多心神去修讀法律課程,千辛萬苦考取律師牌,留在香港做律師收入相對穩定,如果是國際行的事務律師,人工就更加可觀。」相對而言,年輕律師遠赴大灣區發展的不確定性太大,薪金亦難免跟香港有距離。譚雪欣參與了數個年青法律團體,認識的青年律師不少都未有應考大灣區執業試。

譚雪欣始終認為,在銜接方面,年輕律師也可以提供貢獻:「首先你要『孕育』他們,讓他們『覺知』內地的發展是怎樣一回事。」為此譚雪欣曾向律政司提出,建議為見習律師提供相關課程和實習計劃,讓他們可以繼續在港執業「儲經驗」,同時又可獲得一些資歷認證「里程碑」,兩相配合。如果他們有機會走進大灣區發展,動力就會大得多,未來就有可能全力到內地發展。

普通法有利於處理跨國交易 值得北上一試

來自內地的見習律師林茜相信,普通法的經驗有利將來中港兩地的發展。
來自內地的見習律師林茜相信,普通法的經驗有利將來中港兩地的發展。

年少時在廣州長大的見習律師林茜Cissy,高中畢業後直接考入香港中文大學修讀法律學士,繼而獲法學專業證書。她了解廣州生活文化,卻沒有機會系統地學習內地法律,她目前所學的是普通法,與年少時生活地方所用的一套法律不同。

林茜剛在律師行完成實習,將繼續留港執業。其實在讀書時,她也計劃過在內地、大灣區發展,但擔心所學習的一套訓練,與內地大陸法截然不同,適應上可能不易。
但林茜相信,將來在商業交易上若遇上涉及跨境、跨國交易時,熟悉普通法反而會對她更有利:「可能要花多些時間,向比較有這方面經驗的律師學習,但我覺得可以一試。」

94140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