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漏洞】電子小配件變身追蹤器 「個人位置」不受法律保護私隱危機

最新有廠商推出一顆具有追蹤功能的小配件,聲稱可方便「失魂魚」尋回失物,用家只要將它放在背包、鎖匙等物件上,便能輕易將物件定位。
不過此類追蹤器卻引發私隱問題,產品一上市便被指為「緝私神器」,如將小鈕扣大小的配件放在別人身上,就可以追蹤到別人的行蹤。記者就此作出實測,證實目標人物被追蹤期間所到過的地點,均被有效鎖定。
I.T.專家指出,雖然生產商聲稱產品設有防跟蹤機制,但作用有限亦不夠全面,別人未必能察覺到被追蹤。法律界人士則坦言,目前香港法例並未包括個人身處位置資料的保護,單單將一個追蹤器放在別人身上,未必違法。

文、圖:本刊記者

產品原意協助尋回遺失物品

蘋果公司以視象方式宣布AirTag上市,掀起一陣熱潮。
蘋果公司以視象方式宣布AirTag上市,掀起一陣熱潮。

蘋果公司近日推出一款名叫「AirTag」的追蹤小配件,本身不具備全球定位功能(GPS),但卻可以自動透過附近「任何人」的蘋果智能裝置(如iPhone、iPad)的定位系統,協助物主追蹤到這個小配件的位置。如果將這個小配件跟你的私人物品放在一起(如背包、行李箱、鎖匙等等),就可借此來尋回遺失了的物品。

「AirTag」體積很小,直徑只有3.19cm,就如一個錢幣或鈕扣般大,電池壽命可長達一年。「AirTag」的物主只要將這東西跟自己的iPhone配對(只限iPhone11或12),以後無論這個「小東西」流落在甚麽地方,物主就可以憑自己的iPhone知道這個「AirTag」的位置。

「AirTag」追蹤功能強大,雖然產品定位是協助物主尋回遺失物品,但亦不排除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將「AirTag」變成一個簡便「追蹤器」,因為只要將「AirTag」放入目標人物,例如丈夫、太太、男朋友、女朋友的隨身物品或日常駕駛的汽車當中,就有可能做到追蹤效果,暴露目標人物的位置,引發嚴重私隱問題。

製造商設定「防追蹤」功能

只要將iPhone靠近AirTag便能配對。
只要將iPhone靠近AirTag便能配對。

蘋果電腦聲稱考慮到上述情況,為避免「AirTag」被利用作追蹤用途,被追蹤人士如果本身也使用iPhone的話,其iPhone一旦發現有不名「AirTag 」正在跟着自己移動,便會發出警示通知機主。如果機主不予理會,手機會直接播放聲音提醒,因此任何人想透過「 AirTag 」追蹤特定人士,而對方是使用iPhone的話,就很容易被識破。
然而,如果被跟蹤的目標人物不是使用iPhone的話,情況就可能大為不同。雖然蘋果聲稱提出了另一重「保障」,當「AirTag」 離開原物主一段時間後,就會在移動時發出聲音,通知附近人士,避免惡意追蹤的情況發生,但蘋果並沒有說明「一段時間」是指多久。網上有網紅聲稱是3日,如果是真的話,被追蹤者可能會在3日後才得知道自己被監視。

「防追蹤」功能未發揮效果

為了解「AirTag」在追蹤方面的實際能力,記者曾作出測試。一名身上沒有任何蘋果裝置的人,帶着別人的「AirTag」由九龍灣工業區走到1.7公里外的九龍灣港鐵站,身處遠距的「AirTag」物主仍可以透過iPhone鎖定「AirTag」位置。

直至晚上,帶着「AirTag」的人進入慈雲山的一個住宅單位後,定位才無法更新,估計是那裏附近完全沒有其他蘋果裝置,可以協助「AirTag」發送位置資訊的原因。到翌日上午,被追蹤人士離開寓所後,定位信號又再出現,由慈雲山走到觀塘,再返回九龍灣「物歸原主」,整個實測過程歷經17個小時,期間「AirTag」完全沒有如蘋果官方所指,發出任何聲音通知被追蹤的人,相信蘋果所說的「一段時間」,應比17個小時要長。

另一個實驗是被追蹤的人本身使用iPhone X Max電話,他帶着「AirTag」之後,基本上全程行蹤都被監控,就算去到接近30公里之外的元朗區,行蹤都無所遁形。直至翌日,他將「AirTag」交還給物主,自己的iPhone X Max電話都沒有發出過「被跟蹤警示」,實驗時間全程約為15個小時。

不能輕易得悉追蹤者身份

以上兩個實驗證明,雖然蘋果有所謂的「防追蹤措施」,但實際情況下運作得並不理想,「AirTag」被人用作跟蹤器的風險仍然非常大。更嚴重的是,就算你發現了身上被人放了「AirTag」來追蹤,但也不能輕易得悉追蹤者的身份,可說是「無仇報」。

這類具有追蹤功能的電子小配件似乎也頗受市場歡迎。除蘋果之外,其他智能裝置製造商也不甘後人,例如三星公司(Samsung)就緊接着蘋果以 「Galaxy SmartTag+」 還擊,玩法和「AirTag」機乎一樣,定價更比「AirTag」平1元賣328元,似有「挑機」之嫌。

方保僑: 它本身不是一個追蹤器

具追蹤功能的電子小配件氾濫,會否對市民的私隱做成威脅?「首先不要神化『AirTag』 ,它本身不是一個追蹤器。」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表示, 「AirTag」主要作用是尋找失物或追蹤寵物等等,而用來追蹤小朋友或失智症人士, 「AirTag」 則並不適合。但有一個情況, 「AirTag」利用超寬頻技術透過其他蘋果裝置定位,再通知物主位置,但是否能起到作用,可能要靠運氣,未必一定找得到。
方保僑說,即使你利用手機找到附近有超寬頻裝置,但不代表該裝置正在追蹤某人,所以一般人仍有可能被追蹤而不自知。

個資外洩風險唯有信廠家

除了蘋果公司,三星也有推出類似裝置。
除了蘋果公司,三星也有推出類似裝置。

其實不只蘋果,三星的「Galaxy SmartTag+」也是使用超寬頻技術,透過智能電話來作定位。方保僑說,超寬頻的覆蓋範圍其實非常狹窄,近年才得到廣泛應用,例如某些汽車都是利用這種技術來做Keyless Go免匙開車裝置。至於是否真的能實現追蹤,真的要「試過至知」。
另一個有關私隱的問題,是「AirTag」這類超寬頻產品,可以在未徵得機主的同意下,就連接別人的智能裝置,來做定位並發送資料,是否意味着很大可能會出現個人資料外洩的風險?方保僑說,那要視乎用家是否信賴該智能裝置的製造商:「例如蘋果聲稱所有資料會加密,連蘋果自己都不會知道,我選擇相信這些品牌。」

時刻檢查有否夾雜可疑裝置

在人流密集的場所,AirTag會透過其他人的蘋果置定位。
在人流密集的場所,AirTag會透過其他人的蘋果置定位。

究竟市民有沒有辦法可以防止被這類超寬頻裝置「入侵」及利用?又有何方法可防止被追蹤?理論上是否只要關掉智能電話的藍芽功能,就可以防止被 「AirTag」 定位?然而,方保僑並不推薦這種「反追蹤」方法:「好似之前有人擔心被『安心出行』定位而關掉藍芽一樣,這樣做的話你連其他藍芽裝置都用不到,會變得非常不便。」
要防止自己被追蹤,方保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不時留意身上和隨身物品,有沒有夾雜可疑裝置:「我覺得蘋果做這些(私隱)做得很好,但是否代表完美無瑕?還是要試一下,以往蘋果也有出錯要修正的情況。」

伍毅文: 個人位置未必涉及私隱

AirTag體積細小,放入袋中神不知鬼不覺。
AirTag體積細小,放入袋中神不知鬼不覺。

法律界人士伍毅文則指出,以這類電子小配件追蹤別人未必違法:「關於私隱方面,我看過相關法例,一個人的位置不受私人條例保護的範圍。」伍毅文相信就算從「侵害人身自由」方面考慮,因為沒有涉及襲擊,所以也不能成立,所以這類東西在法律上未必有爭議。
「有人發掘我的資料,包括我去過甚麼地方,或我在甚麼地方,目前在法律上好似有少少漏洞。」伍毅文進一步解釋,以往一些追蹤位置的器材有錄音功能,就可能會侵犯私隱:「但單單『位置』本身未必是個人資料。」例如狗仔隊,目前都無法例規管:「如果唔係就拉咗啦。」
伍毅文說,除非有人放一件東西到被追蹤者身上,對被追蹤者構成威脅,否則目前很難指出有甚麼法例,可以阻止人知道你在甚麼地方。
本刊曾向蘋果電腦查詢有關產品的私隱問題,惟至截稿前仍未收到回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