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港海濱】(1)投資60億 學者倡凝聚民間智慧 維港海濱9大項目 修補社會撕裂

香港市民引頸以待的維港海濱計劃終於出爐,政府預留60億元,將目前兩岸20公里長的海濱長廊,在10年內增至34公里,部分項目更已完成諮詢,並連構想圖都已備好。有學者不約而同主張,政府實在不宜對維港海濱計劃操之過急,應凝聚民間智慧,讓市民一同參與設計,希望利用這次契機,重新凝聚團結港人。

文﹕李向榮      圖﹕陳家榮、陳明

政府預留60億元,計劃發展維港海濱空間。
政府預留60億元,計劃發展維港海濱空間。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指,繼2018初撥出5億元優化海濱後,有關項目已相繼展開,今年政府會再預留60億元,發展新的海濱長廊及休憩空間,以及改善海濱設施,計劃把維港海濱長廊由目前約20公里,在約10年內增加至34公里,並在維港兩岸提供35公頃的休憩用地。

9大項目 東廊板道先行

東區段長廊側預留大片草地。﹙概念圖片﹚
東區段長廊側預留大片草地。﹙概念圖片﹚
東區段長廊設有小碼頭。﹙概念圖片﹚
東區段長廊設有小碼頭。﹙概念圖片﹚

其後政府在回答議員提問時,揭示優化海濱9大項目,包括3個位於灣仔、1個位於銅鑼灣、1個位於炮台山、1個位於東區走廊橋底、1個位於荃灣、1個位於啟德,以及茶果嶺海濱的工程。

政府消息人士稱,東區走廊橋底的項目,即「東區走廊下的行人板道」將是首先推行的項目,即將會進行詳細的設計工作。政府已諮詢區議會及海濱事務委員會意見,最快2021年底可以動工,2025年完成。至於項目會否涉填海及引起司法覆核等問題,政府消息人士稱,發展局和地政總署已研究過相關法律風險,認為行人板道很大部分的範圍,會建入東區走廊天橋的橋底,盡量減少填海幅度,稱政府會小心研究相關法律爭議。

顧問公司研究 「維港泳池」游水

灣仔段設有「近水」活動,例如可供市民在維港划艇。﹙概念圖片﹚
灣仔段設有「近水」活動,例如可供市民在維港划艇。﹙概念圖片﹚
灣仔擬建海濱長廊,連接灣仔新地標「金蛋」。﹙概念圖片﹚
灣仔擬建海濱長廊,連接灣仔新地標「金蛋」。﹙概念圖片﹚

至於其他項目,則會較遲才會推動,原因是灣仔和啟德的5個項目,都在港鐵沙中線工地範圍,由於工程大延誤,難以在短期內將土地交還政府發展,所以緊接東廊的項目,分別會是茶果嶺海濱和荃灣海濱優化工程第二期,最快2022年動工。

雖然政府一直強調,大部分工程都在計劃階段,所有的資料都只是暫定性質,而每個項目的規模、工程時間表及撥款要求都未有,要在當局確定項目範疇,並完成技術和可行性研究,再經詳細設計後才能完備。不過,消息人士指,政府早已委托顧問公司,研究各個海濱的用途及主題方向,甚至「圖都出埋」,包括灣仔北項目,將以以水上運動及康樂為主題,要讓市民可在「維港淡水泳池」游水,並進行划艇等「親水」活動。相關運動由有關有非政府組織營運;而銅鑼灣避風塘的東岸公園主題區,則可以看日落及做瑜伽等。

集思廣益大於長官意志

伍美琴希望公民有份參與長廊設計,重新凝聚市民。
伍美琴希望公民有份參與長廊設計,重新凝聚市民。

「作為一個規劃師,我希望海濱設施的興建,係切合各區人士需要,所以公眾參與十分重要。」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系主任伍美琴說,因為維港海濱涉及多個社區,「最好是每一個點都流露出社區特色」,而最好的方法,是集思廣益,而非以「長官意志」行事。

伍美琴說,由03年的「想創維港」開始,她和一班專業人士,都是以集思廣益的方法,先向市民收集意見,整理後再向政府就維港的建設提出意見。

她說,這種由民間結合專業的做法,往往能帶給城市規劃者一個新的想法,「多東西都是從市民身上學返來」,香港在過去幾年間,經歷了多年未出現過的社會撕裂,以致無論是朝野間的政策倡議和推行,都受到巨大的阻力。

海濱設施不能淪為商品

民間數十年來不斷提出設計維港海濱的方案。
民間數十年來不斷提出設計維港海濱的方案。

「現在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市民走返埋一齊,凝聚起來。」伍美琴解釋,維港是市民共同擁有的東西,大家都珍惜維港,如果大家都能參與建設維港海濱的討論,定能增加市民對香港的歸屬感。

政府以往的「活化」政策,很多時都會引入商業元素,結果把一個古蹟變成商場,失去原有的意義,維港海濱的興建也面對同樣的問題。伍美琴認為設計應是以人為本,配合社會、經濟、和環境三大效益,將香港海濱的優勢發展出來。過去政府太着重經濟效益,事事先計算得失,但事實是這些海濱設施,市民才是主要用家,無人想看到它會淪為商品:「所以政府除了考慮商業之外,還要深思如何配合環境和社會效益。」

她說,所謂環境效益,即有關項目能否讓當地環境變得更好,例如以環保的方式,透過水的運用為長廊降溫等。至於社會效益方面,即設施興建後可為社會帶來的最大益處,比如市民身心健康。

重塑維港 香港再次發亮

晴安藍說香港人並不
- 023 知道維港可貴之處。
2
晴安藍說香港人並不 - 023 知道維港可貴之處。 2

「香港需要重新塑造一個美麗海港,可以令香港再次發亮。」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副教授晴安藍是法國人,3年前才來香港執教鞭,但他對香港的了解,比很多香港人都多﹕「香港人看慣了維港,不知它是多麼的重要。」

晴安藍說,現在是優化維港海濱最好的時候﹕「維港填海基本上完成了,海岸線難以再有改動。」他說,一般興建一條道路,一公里成本要10億元,現在60億元便可擴展海濱長廊至34公里,維港兩岸至少400萬人口受惠,是很值得投資興建的。

建設海濱戒急戒躁

香港開埠至今百多年,經歷過大起大落,受過戰爭、疫病、經濟和信心危機的洗禮,香港總是能撐得過去,而且愈戰愈勇。

「現在香港面對重大的轉變,新的維港海濱,其實和這息息相關。」晴安藍認為,要決定海濱長廊的面貌,應先為香港定位:「香港人希望香港是個甚麼樣的地方?這會由海濱反映出來。」晴安藍視海濱建設為重塑香港的一部分:「一條美麗的維港海濱長廊,不單屬於香港人,更會吸人世人的目光。」

很多人以為基礎建設是愈快愈好,但在海濱建設上,晴安藍說要戒急戒躁:「我相信這是由很多個不同的發展項目結合起來, 建設本身是一個學習過程,這個項目有那些地方做得不好,下一個項目要完善它。」 晴安藍說,按步就班,項目逐個完成,從失敗中學習,那麼海濱建設就會愈做越愈好。

10354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