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防疫標準分裂才是防疫的最大問題 文:吳桐山

在去年新冠疫情剛開始肆虐歐美的時候,包括我在內的一些人,都提出過一個憂慮。這個憂慮不是擔心疫情,而是中國和海外處理疫情的能力和標準不一樣,最終會令世界分裂為互不往來的兩部分。很不幸地,現實似乎正是朝着這個方向發展。

對於疫情,我認為應該積極研發疫苗和特效藥,然後把疫情控制住,也就可以了,人類要把一個病毒徹底戰勝,哪怕有了疫苗和特效藥,也往往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哪怕如麻疹這些老疫情,如今也會偶爾死灰復燃。中國在疫情初期一直要求個案「清零」,我理解是因為當時沒有疫苗和特效藥,因此才要將病毒壓制在極低水平,保障絕大部分人的健康。但現在疫苗有了,特效藥也會在未來幾個月出現,我們仍然要堅持「清零」嗎?

要知道,「清零」只是一個虛擬概念。事實上,世界上哪裡「清零」了?哪怕內地的社會管治制度如此成功,經過了一年多的努力,「清零」了嗎?其實沒有。過去一年,多個地方都出現過偶發的爆發。外防輸入做得如此密不透風,變種病毒還是在侵襲廣東。

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墻,病毒就像灰塵一樣,要「清零」,這是一個極限,只能靠近不能達到。哪怕內地在不少時間可以實現動態「清零」,其實只是非常低發,如果你對14億人都做一次核酸,保證一定沒有「清零」。

歐美疫情嚴重,但疫苗接種率反而比較高,對疫情的理解也與中國不同。現在,歐洲國家盃正在如火如荼舉辦,球迷也可以入場觀賽。在美國,NBA已經重新讓觀眾入場,部分場次甚至是滿座。但美國每天的新增個案的7天平均數還處在1萬以上的水平,你能想象這種情況在中國發生嗎?

中國和歐美對疫情的態度明顯出現分裂。中國要求「清零」,只要有一宗個案就要繼續嚴控,每發生一波疫情,政府的管控都會再次加強。而歐美則要求「受控」,只要個案曲線呈現下降趨勢(事實上美國的每日新增個案曲線是持續下降的),說明這個數列是「收斂」的,那就可以了,生活就可以慢慢恢復正常。

這種對疫情的不同態度和標準,將會造成中國和歐美完全看不到恢復正常往來的可能性。要恢復疫情前那種自由往來?中國會問:「你『清零』了嗎?」可歐美會回答:「我壓根就沒打算『清零』,為什麼要『清零』?世界上沒『清零』的病毒多了去了。」那大家就老死不相往來?

最可怕的,是如果這種不同的制度和意識形態,導致中外的政治人物,基於威信和面子的關係,在防疫標準上較量,互不相讓。這個世界可能永遠都不會恢復正常往來。而這種長時間的隔絕,早晚會以戰爭的形式收尾。希望世人能以理性的態度面對疫情。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