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剛發表的《施政報告》針對人才招攬方面,提出設立「招商引才專組」,更新「人才清單」,推算人力需求等措施以提高香港競爭力。值得留意的是,政府如何填補人才缺口以把握ESG發展機遇,全面發展香港動能。ESG是指環境、社會及管治(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其理念是任何組織,無論是企業還是機構投資者,在作任何決策及行動時,應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對環境及社會的影響,並通過優化公司治理達成平衡上述三者的目標。近年,隨着環境保護及社會責任意識的增強,ESG概念正快速興起,衍生出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如2019年頒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及2020年的《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等政策性文件,均明確提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大灣區的綠色金融中心 。然而,綠色金融僅僅是ESG發展機遇的冰山一角,香港發展ESG的道路並非一片坦途,人才缺口或令香港錯失ESG發展的先機。
ESG人才勢將成為剛需
近年落實ESG因素已逐漸從一個自主選擇變成必須遵守的準則。其原因既有從上而下的監管,也有消費者從下而上的倒逼。 為了應對這個趨勢,不同領域都必須搜羅ESG人才,成為了硬性需求。根據香港貿易發展局早前與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wC)共同發表的「ESG投資為香港帶來的挑戰與機遇」聯合市場調查,逾半受訪企業認同若忽略ESG因素將導致錯失商機及客戶流失,反映企業對於ESG的重視。同時,51%受訪企業認為經營時實踐ESG第二大挑戰是缺乏有關人才,令企業相關專業知識掌握不足。 由此見微知著,便不難發現ESG人才的需求遠不止於金融與商貿,監管機構、政策制定者、法律界、諮詢界都將需要ESG人才。除卻香港,全球爭奪不斷,ESG人才已成稀缺資源。
ESG人才屬於複合型人才,不但要俱備財務管理、企業策略、金融工具等相關專業技能,亦需要掌握氣候風險、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相關知識,更需要對相關法律法規、市場環境和評分機制爛熟於胸 。高端ESG人才的培養實屬不易,自然供不應求。 以GreenBiz Group2020年的研究結果可見2018年至2019年共有58%受訪大型企業增設永續相關職位。 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wC)在台灣管理永續發展服務的負責人分析稱,隨着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勒令台灣證券交易所1746所上司公司需於五年內完成碳盤查,台灣ESG人才荒逐漸浮現。 去年,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聯席主管兼瑞銀香港區主管及行政總裁盧彩雲女士出席香港交易所主辦的綠色論壇時亦表示,香港ESG人才明顯存在短缺。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場人才爭奪戰迫在眉睫。而香港要想在ESG賽道上領跑,人才培養定不能落後。
大學應增設相關主修
培育本地ESG人才刻不容緩,香港金融發展局曾提出大學應考慮為商科學生增設必修ESG入門課程,以提升學生對於ESG的興趣與瞭解,吸引年輕精英入行。 亦有機構建議院校專門開設新的本科課程,以填補人才缺口。香港科技大學已於2022學年開設了全港首個以ESG和緑色金融為主題的學士課程,每屆招生30人。 這些建議和行動卻是杯水車薪,例如,強制要求商科學生必修一兩門ESG課程固然有助提升學生對該行業的瞭解與興趣,卻不足以將學生裝備成勞動市場上能堪一用的從業人員。而坊間的ESG培訓課程則選擇有限,質素參差不齊,課程時數、授課模式、考核方法、以及專業認證都差異甚大。加上這些課程費用不菲,學生即使有興趣也難有進修的積極性。若以本科課程的模式培養ESG人才,培訓週期長,且每年30人的學額無助填補龐大的人才缺口。
因此,筆者建議大學增設ESG主修作為折衷的方案。第一,對比設立新學士課程需要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層層審批,大學設立主修或副修的自由度較大,能夠加快培育業內急需的人才。第二,對比只修讀一到兩門ESG入門課程,完成一個主修一般能夠使修讀者達致入行的門檻。在大學便有不少同學通過第二主修的形式補助款學科空白,畢業投身金融業。第三,主修不同學位但有興趣的同學,在學分足夠的情況下都能修讀,入學彈性度高,能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入行。第四,大學的培訓課程認可度對比坊間的其較高,在勞動市場上資歷的認受性有保障。事實上,大學為新趨勢增設或改設主修或副修早有先例。以香港大學為例,大學於2019學年因應中國經濟的日益崛起增設副修「中國商業與經濟」,並在2020學年改設主修「信息系統和分析」。因此設ESG主修將大有可為。
文:成嘉豪
政賢力量青年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