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昨天看着一間新開張的泰國菜館,菜館老闆聲稱把開業「第一天扣除成本」後的收入捐贈予「手足」,立即其門若市大排長龍。從商的人都知道利益最大的就是訂立「行規」的人,因此智商第一等的當然是發起「黃色經濟圈」的那一班人,他們利用暴動時期意識型態的盲目狂熱,成功把這種「宗教式的虔誠狂熱」轉為「實質的經濟收益」,無論是「米豬蓮」、「時代抗疫」、「眾籌基金」等巧立的名目皆圈了無數信徒巨量金錢,好像前述的餐廳老闆一樣,只要貼點便利貼在門口就有一幫信徒排幾個小時隊奉獻。另外的表表者就是那幫趁着這股風撈了個公職的議員,他們以盲目信仰和虛假理念上位,《國安法》立法前每個都是「拋頭顱灑熱血」的義士,但到要宣誓效忠萬惡「港共政府」的時候就「食屎都肯制」,美其名曰要留在體制內進行抗爭,真可謂只要有糧支「大丈夫就能屈能伸」。這班「牧羊人」絕大部分都沒有被控被捕,甚至姓甚名誰也是神秘兮兮的,筆者一直在想「黃色經濟圈」的幕後發起人其實是建制中人也說不定,因為香港建制派甚麼都做得不好——除了賺錢。
其次肯定是那幫支持暴動,但又不敢/不想上「前線」的信眾,他們願意付出自己的金錢,進行形式像某些宗教的「十一奉獻」、「造功德」等跟隨中世紀買贖罪劵或念佛牌的行為,取得心靈安慰和同類認同,那些戴着51黃口罩、背包掛着香港加油鎖匙扣、打着黃雨傘的人就屬於這一類,不過他們最多只是被剃剃羊毛,足夠聰明沒有蠢得衝上前線當犧牲的祭品。最後就是那些純粹被煽動出去的炮灰。首先我先表明立場,認為年青人確實要有激情和浪漫,為了崇高的理想就算一個普通人如區區在下也應該奮勇爭取尋求,前提是你要知道付出自由和性命去爭取的事物究竟本質是甚麼。很多中年的暴動支持者常說的話就是「那些年青人為我們當年沒有爭取的」,那麼他們口中「沒有爭取的」究竟是甚麼?是自由?香港暴動前於多個世界性調查中顯示,無論是經濟還是人身等自由皆名列前茅;那麼是「民主」嗎?我好像沒忘記是哪一班人以「不夠極端民主」為由,在立法會上投票否決上次政改方案,把「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機會斷送;那麼是「生活」嗎?作為全世界最富裕的地方及社會福利制度相對完整的香港,我想不出如何「民不聊生」和「生於亂世」。究竟是香港人缺乏世界觀還是對中文文字的演繹能力低落?這次暴動的理念本質,根本只是把華麗的理想包裹着「政變奪權」之心而已。
一場歷史上經常發生的煽動暴民奪權事件,失敗了之後進行普通的清算罷了。我們大量的年青人就這樣被一班因歷史原因「仇中恐共」之餘,連親上前線也沒有膽量的人渣煽動出去送頭,為了別人的自私渴求而成為被選中而犧牲的羔羊。而這一幫聰明人還在醮這些羔羊的血和着饅頭快樂在吃,而另一幫現在明哲保身的次等人花着錢財買贖罪劵,還趁着熱度求個心安理得而已。
夢已完、醒醒吧。
文:陳思靜
擊劍任俠 快意恩仇 浪蕩宦海 十載浮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