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名立法會議員點名炮轟有局長政治助理「隱形」、「耍弄」或「忙於出席典禮自拍」,形容個別副局長、政助不務正業。筆者也常在活動或臉書上見到該名副局長,其實,不論是否有官銜在身,社交圈也有很多「派對動物」,常在臉書或微信「打卡」,你若與他們交流時,他們對自身經營的生意、工作根本不熟悉,甚至是一人公司、一人智庫、一人團體,試問若某人醉心工作,是否應把時間和專注力集中在正職呢?又為何有時間一晚跑幾場活動呢?他們可是較藝人還忙碌呀。
筆者還記得多年前曾主辦「青年與政策局官員交流」系列活動,三年間共辦了三十次活動,曾與多名局長、副局長、局長政治助理等有交流,除了一名前政助曾「偷橋」,在公務時參考了筆者建議,在卸任後從事相關生意,當屆政府大部分政治委任官員都是有心有力,並「有做功課」,對政策熟悉瞭解,亦傾力「推銷」政策,贏得青年朋友掌聲。
其實,在政府架構內,除了有常務秘書長的政務官體系,問責官員的存在,的確有其需要,局長以外,副局長、局長政治助理招聘不透明,且曝光率其低,甚至乎很多從政者都不清楚局長是否聘有政助、或哪位才是他/她的政助。局長公務繁忙,其實局長的「大公關」游說角色,可由副局長或政助去分擔,與業界、議員作良好溝通,而不是消極的「耍」,或積極的「抽」,否則,個別副局長或政助是浪費了五年的練歷和栽培,也是辜負了推薦他們、賞識他們的政團或組織,這些副局長和政助可是受薪的,試問若提供了劣質的服務,他人又怎樣評價他們的政策局呢?
若個別副局長/政治助理把崗位只視作退休後的俱樂部,或投身高薪厚職商界崗位的踏腳石,那麼,他們應該「過主」,副局長/政治助理崗位的存在是有需要的,但若副局長長期「應酬」,行行企企,沒有回到政策局履職,或分擔局長的職務,變得可有可無,變相增加其他同事的公務負擔和壓力,這是有副局長(政助)之名,卻無副局長(政助)之實,試問讓他通場分發副局長/政助的名片,又有何用呢?
副局長/政治助理若「不務正業」,成為飯局常客,只懂「自拍」、「被集郵」,卻不擅或不主動與業界溝通,那麼五年的公職可是白白渡過的,即使把崗位視作「跳板」,潛在的「大媽沙」僱主也懂看他們的成績表、能力和人脈。
如他們仍冥頑不靈,只顧自娛作樂,未有體恤業界和民情,那麼,他們的出路要不到蜡像館自拍,或開辦皮包公司引君入甕;若個別政助或有意參加直選洗禮,抱歉,做議員亦需要視察民情,以他們的表現,離合格指標還頗遠呢!
文 : 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