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市已出現明顯的跌幅,並由工商類物業蔓延至住宅市場。我們亦不妨開始考慮清楚應該如何有序推出「逆周期措施」。
由於地產業界對本港樓市表現得十分樂觀,香港官員及很多市民亦不認為港樓將會大跌,港府尚沒有真正「撤辣」。但本年度踏入第3季,利息繼續抽升,港府亦已作出一定程度的「鬆綁」。
例如,港府放寬針對內地專才的「辣招」,讓他們可以在成為香港居民後拿回絕大部分的印花稅。此外,金管局亦一直有調整及放寬樓宇按揭的要求。於本年度9月底,金管局建議把計算樓貸借款人的付息能力時所做的「壓力測試」,由原來現行利息再加3厘,改為只加2厘,變相讓更多市民可以「上車」。
但以上的做法亦有惹人爭議的地方。當樓市大升時,我們以增加印花稅及提高「壓力測試」要求來限制某些人買樓,但等到樓市下跌時,我們卻放寬相關政策而讓他們「接火棒」?樓市下跌才鼓勵來港專才買樓?經濟不景氣卻容許實力一般的小市民「上車」?
由此可見,港府在「撤辣」時亦要想清楚對小市民的影響。值得留心的是,我們把樓宇按揭「壓力測試」之利率估算加幅減小,豈非會讓更多不合資格的人「上車」?在本年9月底時,一個月Hibor為2.62厘。如果銀行於當時批出貸款,「壓力測試」只是再加2厘 (即4.62厘)。但現時最新 (12月2日) 的一個月HIBOR已經颷升至4.92厘。換句話來說,2個多月前的「壓力測試」已無法反映現在利率颷升的真實情況。如此一來,金管局把「壓力測試」的要求降低,不僅會害了剛「上車」的小業主,還會影響銀行資產的質素。
在權衡輕重之下,「撤辣」或許可在商業貸款的範疇開始。銀行可以分析清楚企業的前景及財力,選擇性地為某些企業提供流動性資金。在金管局的「審慎措施指引」裡,我們可以先考慮放寬「貸款成數」。相比起來,很多國家對物業相關貸款的「成數」要求,至少在7成左右,比香港為高。現時,但凡與收購物業相關的商業貸款,按金管局的要求只設在4至5成左右,銀行如要再額外借錢予這些商業客戶,至少在用款上要有一個清晰的說法及證明。金管局不妨略為放寬對這方面的監管要求。
但銀行在放寬「貸款成數」的同時,亦需要計算清楚客戶的「還款能力」,並要確保客戶在增加貸款額後仍能通過「壓力測試」。放寬「貸款成數」的同時,「壓力測試」要做得更嚴謹,而不是反過來為了批出貸款而放寬「壓力測試」。
如果企業的還款來源主要是依賴賣樓款的話,銀行亦需要考慮清楚該企業手上物業的估值是否合理,不能只靠估價行或審計師的報告,或需要作出一定程度的打折。現時,美國在短短幾個月之內大幅加息,估價行對物業的估值及審計師的報告,尚未完全反映加息的情況。
至於在印花稅方面,我們可以考慮先寬減新買家的印花稅。如果一下子豁兔所印花稅,則有可能變相鼓勵所有投資者同時把手上物業拋售。
當然,現時無論是港府,或是香港商界,對本港樓市的前景皆十分有信心,普遍人不認為樓市會進一步下挫。根據這個思路,我們尚不必立刻推出任何「逆周期措施」。否則,豈會讓本港樓市再度熾熱起來?所以,大前提是,香港地產業界應該先給予港府一個清晰而正確的市場前瞻。否則,按常理計,港府只會接實際的宏觀數據分析現象,但相關數據往往是滯後的。
無論如何,港府作為決策機關應該作出通盤考慮,先規劃好「減辣」的方案,以備不時之需。我們在遏止樓市泡沫的同時,亦要避免對經濟造成不必要的骨牌效應。
文:寒柏
學研社成員,從事金融業,亦為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