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創科產業善用工業邨土地才是焦點 文:文武

大埔工業村。(視頻截圖)
大埔工業村。(視頻截圖)

香港土地面積約1,110平方公里,已發展的土地僅佔約四分一,如何善用土地資源一向是重要課題。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日前受訪時表示,不擔心香港推行「再工業化」時的資金及人才問題,惟土地問題卻令他擔憂。但事實上,政府近年銳意推動「再工業化」,在土地供應極為緊張下,仍已研究預留逾100公頃土地作創科用途,這還未計及河套區87公頃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故令人擔心的未必是土地問題,而是坐擁科學園和工業邨大量土地的科技園公司能否善用資源,發展出真正高科技產業的問題。當前各界別也爭相要地發展,科技園與其心雄擴展版圖,不如聚焦搞好創科園這國家級重點項目,配合好「十四五」規劃,莫辜負了社會和市民的期望。

推動香港「再工業化」,發展創新科技產業,毋疑已是社會共識,也是政府近年銳意推動的目標。根據統計數據,香港「創科產業」的增加價值佔2019年本地生產總值僅 0.9%,發展的空間仍然很大。事實上,政府將佔地75公頃的將軍澳工業邨、佔地67公頃的元朗工業邨,以及佔地75公頃的大埔工業邨交託科技園公司管理,但3個工業邨的土地使用並未符合理想。

根據政府當局的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3月,3個工業邨逾9成的土地已予使用,但其發展密度只達到2.5倍最高整體地積比率的約53%。截至2018年7月,科技園公司只收回12幅土地,佔地合共約12公頃,還有相當一部分土地閒置,或者未得到合理使用。其中,將軍澳工業邨的空置廠房多達90萬平方呎,元朗、大埔則有逾60萬平方呎的空置廠房,造成浪費。

此外,科技園公司管理的3個工業邨,進駐的是否全部都是具有高增值、高技術特點的企業也存有疑問,業內有不少聲音反映,工業邨內一些老舊的企業,仍停留在低技術、勞工高密集的舊工業的階段。這樣將用於發展高新科技的土地、廠房,用於舊式工業,明顯是一種資源錯配,更不用說還存在一些不合理使用及分租給非科技企業的情況。

其實因應「再工業化」的發展需要,政府當局早有預備,除了港深創科園外,也在蓮塘/香園圍口岸附近預留一幅約56 公頃的土地,作長遠發展工業邨之用。由此可見,香港發展高科技產業,在土地供應方面,是有足夠保障的,所須關注的反而是負責管理這幾個工業邨的科技園公司能否地盡其用, 真正協助本地工業向高增值、高技術的創新科技型企業轉型。

查毅超主席將發展創新科技產業的焦點,再次轉移至土地供應的問題,這一做法也令人產生疑慮。眾所周知,發展高新科技產業,最重要的元素是人才和科技,數年前香港的先進經濟體研發人員數量,每百萬人口約為4,026人,在亞洲地區處於較低的水平,相比之下,韓國每百萬人口中約有7,980名研發人員,約為香港一倍,新加坡每百萬人口約6,803人,也已遠遠拋離香港。這數年來香港仍難以追上這兩個國家, 所以香港要發展創新科技產業,仍應以大幅度培育創科人才為重點。

香港的土地供應緊張,這是實情,但如果將所有問題都歸結於土地供應,則是不負責任的做法。香港「再工業化」和發展高新科技雖然同樣面對土地供應相對緊張的問題,但相比起解決居住困難,預留給高新科技工業的土地,仍然是充足的。科技園應該聚焦於加強管理,善用土地,培育人才,在發展科技方面,大力推動本地創科產業的發展,而非拿土地供應為擋箭牌,模糊焦點問題。再者,查毅超身兼工業總會主席,藉科技園領導身份要政府及早規劃工業邨發展,儼如攤大手板向政府要土地,也有利益衝突之嫌。

國家支持香港打造國際創科中心,香港應把握好中央支持的機遇,集中力量,大量培育及引進科技人才,用好現有的土地資源、3個工業邨和位於馬料水的科學園,發展符合「十四五」規劃要求的科技產業,淘汰落後的舊工業,這樣才能真正帶動香港創科產業實現質的飛躍,讓香港經濟多元化發展。

文:文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