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來,即使美聯儲表明會大幅加息,但港人卻一直漠視這警告。本港商界出於對利息的誤判,才會集體陷入今天之困局。
對美聯儲利息政策之誤解:
本港的資訊十分流通,我們可以接收到世界各地的訊息。各國的新聞及經濟數據亦非常透明,為何港人卻會一直誤判美國利息的走勢呢?
1. 港人一直輕視及忽略美聯儲的公開發言,只偏聽小道消息。美聯儲在加息周期開始之前的半年,早已公開表示需要加息。當「通脹」高達8%的時候,不僅匆忙及連番加息,還多次提醒將會繼續大幅調高息率,但港人就是不聽不信。
港人不僅漠視美聯儲的公開警告,還一廂情願的相信某些個別分析員的另類意見。這些說法大同小異,都是說美國經濟承受不起加息,或美國政府債務太重,根本付不起貴息云云。當年,香港商界普遍相信,美聯儲宣告加息只是政治手段,最多「出口術」而不會有太多實際行動。
其實,美聯儲有責任管理市場預期,亦要顧及自身的信譽,豈會不斷虛張聲勢而沒有任何行動?
2. 有港媒及業界權威,還譏笑美聯儲加息不能遏止「通脹」,並認為調停俄烏戰爭及結束貿易戰才可讓美國「通脹」受控;當年,有權威為了解釋這一套想法,還把經濟術語亂套,指出今天的「通脹」是「供給側」造成,並認為調控利率無法控制好「供給側通脹」。
多年來,美國政府就是透過控制美國基準利率及貨幣供應,從而成功調控美國宏觀經濟周期。一直以來,美國具有「先天優勢」,透過貨幣政策不僅可以調理好本土經濟,還可以把部份經濟問題輸出及轉嫁。對美國政府來說,貨幣政策容易操控,成本亦低,根本就是一張「好牌」,又怎會棄而不用?還反其道而行,走去調整原有的財政政策及外交策略?
另外,加息及收緊貨幣供應,甚至乎可以製造經濟衰退及「通縮」,豈會無法控制「供給側通脹」?
3. 本港商界多與歐美有聯繫,某些港商僅從外遊及跑到海外經商時的親身經歷,便一口咬定歐美經濟極差而美聯儲無法加息。其實,本港商界即使擁有一些於當地的親身經驗,其所見所聞可以代表整個歐美經濟體系嗎?
一般而言,港商所接觸的歐美商人,都是一般傳統貿易及批發商為主。港商移民歐美亦多置房產。在中美貿易戰下,這傳統貿易及批發板塊早已走下坡。此外,自加息後,連歐美房產亦在下跌,西方工商物業亦同樣是重災區。因此,港商自然感受到歐美經濟「差」的部份。
「第一身經歷」或許「最真實」,但未必有「廣乏代表性」。即使我們看到歐美街頭愈來愈多露宿者,一般市民的生活質素下降及部份傳統製造業不景氣,也不能斷言整個歐美經濟將要崩潰。我們更不能武斷地認為美國經濟的韌力不足以抵受加息所帶來的壓力。
或許美國經濟結構嚴重失衡,產業鏈出現空同化,貧富懸殊問題嚴重,於中長期之內會有大問題,但我們卻不能因此而斷言整體西方經濟於下一刻鐘便要倒下。
美國的高科技及新興產業仍在成長,大宗商品、糧食、能源、軍工產業亦在不斷發展,再加上美國政府發起貿易戰及科技戰,亦保護了部份美國企業之利益。即使美聯儲連番加息,美國股市仍在創新高並製造出財富效應。港商誤以為美國經濟完全不能承受高息,但美國在加息周期至今仍展現出相當的韌性,美國500強企業的毛利率較高,在裁員及節省成本後仍是有利可圖,在股市財富效應下仍可取得資金並四出併購。
反觀,香港經濟產業以地產為主,本港物業的租金回報率極低,才完全不能承受加息所帶來之壓力。
4. 我們還有一個對美聯儲根本上的根本誤解。美聯儲有責任控制美國的「通脹」及失業率,為兩者取得平衡,在中長遠上亦要制定政策促進美國經濟增長。但遇上政策矛盾衝突時,美聯儲會如何選擇?
很多人會認為美聯儲會「保經濟」而放任「通脹」不管。這種想法是基於近10幾年的經驗所得。由於在08年環球金融海嘯爆發後,美聯儲大幅削減利息並多次推行量化寬鬆。因此,美聯儲「保經濟」的印象便深印大眾的腦海了。
大概於01年爆發911恐襲之前,美國科技指數創新高,經濟繁榮期持續多年,美國政府還在技術上還清所有債務。當時,美國經濟底子雄厚,所以在911後便選擇用兵中東,並重新開始積累巨額債務。直至08年爆發金融海嘯,美聯儲在美國經濟底子尚厚、美元「幣信」還未被損耗之際,破天荒地選擇以「量化寬鬆」及「超低息政策」挽救經濟。
但自此之後,美聯儲一直維持「超低息政策」,美聯儲的資產表澎漲後亦一直無法成功縮減至08年之前的水平,最終「能放」卻「不能收」。同時間,美國製造業亦逐漸失去絕對的優勢,美國政府對中東、非洲及歐洲的影響力亦有下降之跡象。
這十多年間,美元的「幣信」正在不斷被削弱,但由於國內通脹仍然相對低,美聯儲便一直拖拉而沒有推行貨幣緊縮政策來維持「幣信」。正因如此,當美國遇上疫情,美聯儲故技重施的「印錢」,卻最終迎來失控的「高通脹」。
當「高通脹」重臨,美聯儲已不能再繼續「掩耳盜鈴」。對美國整體利益立場而言,穩住經濟當然是十分重要,但即使經濟出現衰退,或股市下挫,仍有可能重新振作起來,但當美元及美債需求下跌,通脹高企及失控,美元「幣信」進一步受挫,卻是一場難以逆轉的大災難。
到底美聯儲會否反過來加息:
現時,美聯儲正面臨一個決策。高息政策已維持了超過2年的時間,這亦影響美國本土部份產業,若再持續下去的話,亦有機會引發美國本土經濟衰退。但另一方面,美國本土的「通脹」卻有反彈跡象,若為了刺激經濟而減息,將來要控制「通脹」或許會更加艱難。
美國自從911以後,對外用兵花費如流卻取不到明顯的實惠,國債亦直線上升。環球金融海嘯以後,美國推行多次低息及量化寬鬆。這20多年過去,美國多次「舉債」及「印鈔」,對其「幣信」已有深遠的負面影響。
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澎漲多時而至今仍無法壓縮下去,這才是「通脹」一直反覆難控的其中一個重要理由。美債創新高及「通脹」難以抑制,10年期孳息率亦反彈等等跡象,正表示其「幣信」受挫。
因此,美聯儲才會在短時間內大幅加息,並維持「高息政策」至今。即使高息導至美國經濟出現衰退,仍有重拾升軌之可能。只要保住了美元的「幣信」,並透過一系列的刺激經濟措施,尚能吸引環球資金進入美國本土。美聯儲維持高息,甚至乎進一步加息,或會打擊美國本土的經濟的股市,但同時間亦會同步地打擊環球經濟。在環球經濟衰退下,美國只要相對上不比其他主要經濟體系差,美元作為避險及賺取穩定利息的工具,仍有望吸引到環球資金的青睞。
另外,本年初至今,美聯儲曾暗示過有可能減息,但亦表明一切要看「通脹」是否受控。此外,減息2至3次及大約75點子的幅度,其實只是以「點陣圖」暗示出來。
當日,美聯儲啟動加息,是說明得清清楚楚;如今,談及減息之情況則只以「點陣圖」作暗示,即表明尚有變數。近日,有個別美聯儲官員還公開表明仍有可能反過來加息。個別官員的說法,並不代表局方的整體想法,但這亦重新說明美聯儲對控制「通脹」的決心。
由於美聯儲確實曾公開表示本年度有望減息,只是一切要看「通脹」的趨勢。若「通脹」於未來幾個月完全受控,則「點陣圖」所暗示的75點子減幅有望成真。
但以暫時的情況來說,「通脹」明顯升溫,減息3次或75點子的跌幅似乎較渺茫。當然,美聯儲始終顧及其信譽,只要「通脹」尚未到失控的地步,則美國仍有可能於下半年減息1次左右,但幅度當然會比預期的少。可是,只要稍後「通脹」仍然無法壓下去,明年還有可能會反過來加息。
當然,如環球局勢再有變化,或再有新戰事,或「通脹」大升,則美聯儲確實極有可能乾脆放棄於本年度減息的計劃。畢竟,美聯儲每次談及減息時,都說明要看「通脹」走勢;即使現在反過來加息,仍不能算是「失信」。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亦為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