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建制派何去何從? 文:朱家健

新一屆香港特區立法會的組成已塵埃落定,三個界別共九十名議員名單已名花有主,但新聞報道似乎只為勝利者歡呼,卻忽略了敗選者或未有參與選舉的一群政客。他們的去向或去留,對香港特區未來之路,絕對重要。非建制派政客背負的,除了歷史包袱,也有支持他們的非主流民意,以及他們、助理團隊和家人的飯碗,雖然說得很現實,但絕對是事實。

如全數立法會議員完成並通過宣誓儀式,新一屆立法會將出現一名非建制立法會議員,即是功能界別社會福利界的新思維狄志遠,可堪稱為「一比八十九」。狄在議會的存在,是否「五光十色」,其實可以從逾30%的投票率作解讀,而立法會候選人又須先行取得五個界別的選委提名,而選委又是由包括非建制派的各路各界別持份者選出,可見立法會選舉具法定認受性,並反映了包括非建制派人士的直接和間接參與。

此外,現時個別區議會 (例如荃灣區議會、深水埗區議會) 區議員,均現通過宣誓的非建制派區議員繼續出任,除了政治包容性,也見非建制派樂於繼續參與香港政治和服務,活躍政壇。雖然有非建制政黨在選舉前提高了黨員出線黨內初選和確認代表黨內參選資格的門檻,縱使有成員欲參選或放風參選,最後卻因不同原因未有跑出,見到選舉資格審查、選舉結果和候選人的水平,或大呼婉惜「為何當日做錯決定不參選」,可惜「蘇州過後無艇搭」。

近日,某健身公司遇清盤,一位來自傳統泛民陣營政黨的中青年政客也如常關注這種預繳式服務,繼續為民請命,不問政治或立場,只顧及實務民生,其實頗為值得敬佩和稱讚,這不應該就是作為政客服務市民的初衷嗎?他的熱忱、專業和誠懇,或連個別建制派資深政客也自嘆不如。

的確,服務社會,確實不分政治理念,其實,即使在現屆的行政會議團隊、政策局局長、立法會、區議會,均有(前)泛民陣營中人,除了透過選舉的門檻,香港特區政府為才是用,非建制派的精英也可透過被推薦的方式加入制度,貢獻香港。

非建制派的政客擔心的,是害怕一旦「轉軚」,或將失去支持者的選票;但其實這種想法杞人憂天,因為大部分的非建制派支持者,均應該是希望非建制派政黨和政客能夠繼續在不同崗位上建言獻策,或繼續務實紮根社區,更何況,如果一個政黨不透過選舉等繼續參政議政,更將失去政黨的功能,也讓雄心壯志欲在政治舞台發揮的黨員鬱鬱不得志,更辜負了選民。

非建制派政黨現正在分岔口上,是時候反思存亡去留,或調整路線,或轉型成為聯誼會,或乾脆解散。政黨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但不能本末倒置,只顧名節保身而畏首畏尾。

文: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