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檢討公立醫院服務流程 文:朱家健

多間公立醫院的塌物事件,隨著數宗被通報和媒體報道,其他的事故也突然被重視起來,其實,除了硬件,一些公立醫院流程或其他方便,也可以作出改善,或至少更人道。筆者近日向一名同事瞭解她的親身經歷,她間中會休假帶同她的年邁家人到公立醫院覆診,原來,使用公立醫院急症服務,至少要輪候四至五個小時,而據筆者知道,個別公立醫院急症室的座位更是不足夠應付求診人士和陪同的家人。

要輪候的,首先是醫院內通往各個樓層的升降機,例如,伊利莎伯醫院的升降機,等待逾10分鐘已屬正常;而配藥服務仍未有完全受惠電子化,以伊利莎伯醫院為例,出院 (包括急症室服務) 和日間診療服務各設藥房,但不知道是藥房人手不足,還是電子化服務「甩轆」,病人即使到了藥房,才在「交藥單」那刻啟動繁複的執藥、核對等程序,更有時藥劑師需要再向病人的主診醫生才確認藥物名稱和劑量等,甚至乎作出其他藥物的建議。其實,醫管局可以考慮,當病人或家屬在安排病人出院程序那一刻,已可以把藥單數據透過電子化送往醫院藥房,省往病人輪候時間,現時,在公立醫院藥房付款(門診部)和取藥,整個流程約一小時,對剛剛出院或覆診的病人,其實是折騰。

同事也反映,原來在公立醫院覆診服務,如果同一次就診,需要同時安排抽血、化驗、照X光等一條龍服務,每項服務須輪候一小時,期間,輪候病人又不能離開醫院範圍,但可以透過醫管局專用APP工具「HA GO」去查看即時服務情況;既然是一條龍服務,那更應該縮短不同服務的等候時間。同事也表示,現時,病人和家屬可以透過醫管局的專用APP工具「HA GO」去預約或更改下次覆診日期,但對長者而言,使用「HA GO」也有一定難度,唯有還原基本步,親身到醫院作預約等。此外,很多病人輪候了一年,又在候診室排了半日的隊,所得到的卻只是一封轉介專科醫生的轉介信,費時失事,或會因而延誤病情。

另一個需要改善的服務,就是公立醫院的「帶病人上房」服務,這項「服務」很多時畫蛇添足,病人和陪同家人往往要等候超過兩小時,讓病房通知醫院助理 (即醫院工人) 「帶病人上房」,但往往要等待醫院助理「有時間」或過了吃飯時間才可起行,所謂「帶病人上房」,就只是從某處「帶路」和病人一起乘升降機,期間十問九不應,望也不望一眼,要病人跟著走,而醫院助理也沒有責任為病人搬運入院隨身物品,其實,病人可以看醫院指示牌,按照地面指示,乘坐電梯到指定樓層便可完成,當然,也考慮程序是為了一些需要坐輪椅和需要特殊照顧的病人,也避免病人在轉房或上房期間受傷或加劇傷勢,但其實可以分開兩種處理方法,如果病人需要特別照顧或使用輪椅,甚至沒有親友陪同入院的病人,可以讓醫院助理協助帶到指定病房,但如果病人有親友陪同入院,又不用「帶病人上房」服務,則可以自由選擇自行由親友陪同上病房,又省向病人和陪同親友的時間,也可省卻了對病人的煎熬,同時也可以減輕醫院的人手資源。

其他公立醫院需要改善的地方,就是採取措施避免非本地居民在享用緊急或非緊急醫療服務後「走數」,以及公立醫院藥物被某群病人濫取再高價轉售將私營藥房。要知道,對病人安排不周,折騰的除了是病人,還有是日以繼夜牽腸掛肚的家人。

文:朱家健

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